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民族经济 >>  正文
普洱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6日 17:39:01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打谷子、摘咖啡、犁田犁地,他们都会来帮忙。”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信乡回俄村的傣族群众依晃一家虽然住在坝区,但是家里几辈人和附近山区的佤族、拉祜族同胞都是“宾弄赛嗨”。

在傣语里,“宾弄赛嗨”就是“亲戚朋友”的意思。在孟连,只要一家有事,各个民族村寨的村民都会来“搭把手”,因为他们都是“宾弄赛嗨”。

在普洱市,有很多像回俄村这样的民族团结典型,有很多民族团结故事正在发生……

自全面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工作以来,普洱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放在关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的高度来抓,奏响民族团结交响曲,推动民族团结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和谐奋进的大好局面。

抓示范 整体推进创建工作

在创建工作中,普洱市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实完善领导机构,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各县(区)相应成立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实施方案》《普洱市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部队、宗教活动场所和开展命名示范单位的实施办法》文件,并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高位推动,层层落实,严格考核,进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同建共享”的良好格局,确保了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以缜密完善的顶层设计作统领,创建工作的实施路径也清晰明朗地跃然纸上。

按照创建目标任务,普洱市以全覆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乡(镇)、村建设,认真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加快少数民族聚居村、沿边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步伐,着力打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示范典型。

在创建过程中,普洱市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洱民族团结园为依托,建成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博物馆,重点挖掘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和现实意义,彰显誓词碑精神在理想信念教育、统战工作、民族工作等方面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扩大誓词碑精神在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历久弥新的时代影响。

与此同时,普洱市还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创新载体,健全机制,突出关键,营造氛围,不断汇聚民族团结和谐正能量,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形成了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2017年,全市创建省级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27个,16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强支撑 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小散弱和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一直是制约普洱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些难题,普洱市坚持以“五网”建设、精准脱贫、发展特色产业等工作为支撑,持续强化政策和资金供给,以精准务实的“组合拳”,有力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工作。

2017年,全市先后投入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9.9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8.4亿元,融资100.7亿元,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路网、水网、能源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并对特色产业发展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等具有引领作用的重点项目和产业加快建设,为示范市创建工作筑就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惠民生 各民族群众共享成果

在推进创建工作中,普洱市扎实做好民生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上,全市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和与旅游业融合的互动发展,建成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通过中国普洱茶节、省文博会等舞台将普洱特色民族文化推向世界,使民族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在促进教育和医疗服务均衡化发展上,普洱市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政策措施,切实办好民族地区寄宿学校和民族班;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和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的建设;落实省定民族中学高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实施“三免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

在法治建设上,普洱市着力加强“法治普洱”和“平安普洱”建设,不断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根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目前,普洱市辖区内各民族自治县已先后制定了9个自治条例,31个单行条例,3个变通规定和1个古村落保护办法等44个自治条例和配套法规。

2017年,普洱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84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稳定繁荣发展。

普洱日报 记者 王博喜莉

责任编辑:毕芃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