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风采 >> 正文
阿昌族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4日 18:24:00  来源: 云南民族宗教网
分享至:

  概况

  阿昌族是云南省特有民族。我国阿昌族总人口为39555人(2010年),居于云南省的有38059人,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和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芒市、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市)。

  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由于长期与汉、傣等民族交错杂居,阿昌族一般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使用汉字。

  风俗文化阿昌族饮食嗜食酸笋、酸菜等,也喜食火烧猪肉。户腊撒的“过手米线”、梁河的黄花粑粑及生片石姜等是较有特色的民族风味食品。阿昌族喜欢饮酒,多数人家自酿米酒。

  阿昌族服饰别具风格,各地稍有差别。传统上,户撒的阿昌族男性青壮年喜欢包白色包头,梁河的男性青壮年则喜欢包黑色包头。妇女的服饰因地而异。户撒阿昌族女性的服饰,与附近傣族的很相似。腊撒、梁河两地妇女上衣均为长袖圆摆对襟衣,下着筒裙,也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现代其着装正走向简化,裤子代替了筒裙,还改良了包头布。许多年轻人均改穿汉装和傣装,只有头部装饰还保留一些民族特色,但在节日和接待客人时,仍穿上民族盛装。

  阿昌族多居住在坝区和半山区。村寨一般选择在阳光、水源充足的地方。典型的阿昌族住房是正房加两纵厢房、一堵照壁的“四合院”。一般为土木结构瓦房或砖木结构瓦房,有的还建砖混结构的平顶房。正房讲究坐向,住宅大门保持“迎山开门”的古风遗俗。正房中间为堂屋,设有神龛、火塘,是饮食、取暖、会客、祭祀的场所。堂屋内的火塘长年不熄。

  阿昌族好客的特征体现在“以酒待客”上。如果亲戚、好朋友来家里,一定要请他们喝米酒、吃饭,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和诚心。有贵宾自远方来,还要在村口请他喝“进寨酒”。

  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有赶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这些节日与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有关。其中,做摆活动近年来规模越来越大,也是阿昌族与傣族民间交往的重要方式。

  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是“阿露窝罗节”。它是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将原梁河地区阿昌族纪念传说中的人类始祖遮帕麻与遮米麻的民族宗教节日“窝罗节”与陇川户腊撒一带阿昌族传统的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会街节”统一起来的节日。“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3月19~20日举行。从1994年3月20日开始,每届节期各地阿昌族欢庆节日,各村寨、各支系互派代表,共祝佳节。

  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阿昌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状态。梁河、芒市、龙陵一带的阿昌族,受汉族的影响,以信仰原始宗教、祖先崇拜为主。陇川户腊撒一带的阿昌族因受傣族影响,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当地佛寺、佛塔的造型与周围傣族的相似。

  户撒的阿昌族人民打铁、制刀的技术很高,打制的铁器经久耐用。特别是长刀、尖刀、砍刀、菜刀、剪刀、镰刀等锋利美观,以“户撒刀”著称于世,颇为附近傣、汉、景颇、德昂等各族人民所喜好。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李洁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