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红河永宁村的“幸福赞歌”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3日 11:09:00  来源: 云南网-民族时报
分享至:

  

  永宁村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雨过铺镇的一个彝族尼苏人聚居的村落,同时也是彝族传统花灯的发祥地,该村684户、3140人中,90%以上都是彝族。近年来,州、市、镇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加强村庄道路、广场、花灯传习馆、文化活动室、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村容村貌大为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你看,我们村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宽阔的水泥道路通往各家各户,还有崭新的校园和广场……”几位花灯传承人滔滔不绝向记者谈起村子的变化,而让他们最为感动的,是彝族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挖掘整理和传承。

  花灯传承人李梅介绍,永宁彝族花灯已有上百年历史,以前是村民间靠口传心授进行传承。近年来,在省、州、市的帮助指导下,永宁村被命名为州级“彝族花灯歌舞之乡”,完成了民间老艺人“彝族花灯”歌舞曲谱整理工作,还于2011年建成了彝族花灯传习馆,使永宁彝族花灯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有了支持,有了平台,我们弘扬花灯民族传统文化更有动力了。”

  歌以言志,曲由心生。彝族花灯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永宁人便通过彝族花灯来传唱幸福生活和对党的感恩之情。村庄环境提升变美、土地流转带富乡亲、道路通畅出行便捷等等这些变化,都被李梅等几位花灯传承人改编进花灯小调里:

  “家园美、世界新,泛亚铁路村边过,高速公路通国门……”

  “彝家人,最勤奋,地流转,强经济;树村风,扬正气,抓发展,同受益……”

  这些小调,是永宁人生活的现实反映,引起强烈共鸣,在村里四处传唱,村民们变得更有精气神、更加团结向上。每到傍晚,花灯传习馆前的龙树林和广场上便人声鼎沸、歌舞阵阵,村民们以前打牌、喝酒的陋习不见了;哪家有嫁娶、庆寿、乔迁,花灯传习馆的成员便拿起老三弦、京胡等乐器到他家里,和村民们一起根据不同仪式奏上几曲小调,邻里变得更加和睦;每逢祭龙节、火把节等传统节日,村民们便穿起节日的盛装自发来参加活动,聚在一起跳花灯,许多周边县市、乡镇的文艺队也都被吸引到村里,共同用歌舞表达喜悦、传递幸福……

  这些变化,永宁村党总支书记林锦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团结是基础,和谐是根本,幸福是目标!”林锦东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州、市党委、政府也对乡村振兴作出部署,这让我们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将扎实做好工作,不仅发展好各项富民产业,还要在传承保护彝族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化自信,使全村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创造幸福新生活!”

  我们离开时,热情的彝家人在广场上舞着扇子,唱起了幸福小调:“永宁村,是宝地,发展快,有名气,跟党走,志不移,爱国家,爱集体……”

  蒙自市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赵黎浩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