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典型示范 >>  正文
“五心”社区的和谐之路——安宁市新村社区民族团结工作一瞥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2日 15:18:00  来源: 民族时报
分享至:

  

  编者按:当前,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三分之一的少数民族群众常住在城市,城市已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和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社区已经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立足和依托,如何进一步发挥社区的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近年来,云南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积极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思路,把城市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构建民族团结、和睦和谐的社会氛围。

  为了进一步交流城市民族工作经验,本报携手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城市民族宗教工作处共同推出昆明市城市民族工作系列报道。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杨菡

  坐落在安宁市城区一隅的新村社区,在2008年刚成立之初“困难群体多、矛盾纠纷多、群众诉求多、老龄人口多、老旧小区多、居住人口多”的“新村六多”是让人颇为头疼的问题。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现在的新村社区,成了“环境优美舒心、文化娱乐开心、居住安宁放心、经济繁荣欢心、生活方便称心”的“五心”社区。从老大难社区到基层社区建设的“领头雁”,新村社区的系列巨变,展现了新时代的活力社区新模样。“新村社区成立十年来,最自豪的就是社区里发生的矛盾纠纷都是就地解决,没有一起纠纷出过社区。”谈及新村社区情况,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桂仙自豪地对记者说。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九服十送”暖人心

  “新村社区有着强烈的党建气场,不是呆板的、教条式的说教宣传,而是将党的先进性、服务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在新村社区党建活动室,“新村奏响五度音”上的这样一句话,道出了新村社区的党建精髓,而在这红底黄字的背后,是新村社区摸索实践十年走出的基层特色党建路。

  记者了解到,成立于2008年4月的新村社区,下设10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6333户15574人;社区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12人;居住在社区的少数民族有白族、彝族、哈尼族、壮族等共计22个民族。多年来,新村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以志愿服务为特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有机联结驻区单位、行业党组织,团结各族群众,群策群力,探索创立了以“爱心编织、爱心愿望树、爱心小饭桌、爱心敬老、爱心立法队、爱心义诊、爱心银行、爱心超市、爱心速递”这九个服务载体为基础的“十送服务”,即“送环保、送和谐、送关怀、送温情、送文化、送平安、送保障、送政策、送祝福、送健康”,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网格化、链条式、全方位、广覆盖的关爱帮扶和优质服务,形成了党建联动、资源联享、服务联手、发展联促、和谐联建、平安联创的城市党建工作格局。

  做好做活群众服务,是基层惠民党建的根本。陈桂仙告诉记者,新村社区少数民族群众多,为增进居民彼此间的交流,营造社区的和谐氛围,社区党总支以“便民、安民、助民、文民、喜民”为宗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指引,把原分布于昆钢不同单位的党员、工人和离退休干部等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建成了由35个活动场所模块组成的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吸引了上千名居民主动参与社区管理服务。从新村第一支“党员先锋志愿队”成立,到如今的“惠民党建服务队”,新村社区惠民党建队伍日渐庞大,在党员骨干带领下,新村社区志愿队伍已发展成拥有1598名队员,14支志愿队的“新村之光”。 

  “志愿服务队做的事,我们社区的居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每次换届时居民们都积极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社区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志愿服务队的力量。”陈桂仙感慨道,正是有了这支强大的“队伍”做基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持续增强,新村从最初的有事无人管,变成了有事人人管、有事天天管。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已成为多彩新村的现实写照。

  作为城市党建推进的践行者,新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服务群众,党建统领社区治理,十年来,社区做到了零投诉、零上访、零违纪。2010年,新村社区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示范社区”奖;2013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新村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奖 ”;2014年,新村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2015年,云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新村社区“云南省文明社区”称号;2017年,新村社区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是对新村社区以区域党建带动社区发展工作模式的肯定,也见证了新村社区砥砺奋进的风雨历程。

  

  爱心志愿服务队 让邻居变亲人

  在新村社区服务大厅,一名身着浅灰色衬衫,手臂别着印有“春城治安志愿者”字样的红色袖套的老人,在齐腰高的复印机前熟练地帮助居民复印证件。老人名叫王兴成,今年72岁,参加志愿者队伍已经十年了,在社区进行治安巡逻是他的主要工作,社区服务大厅忙不过来时,他会来帮助做些服务工作。“操作复印机是加入志愿者后学的,以前我看见这种大机器就头疼,在社区学会后,发现挺简单的。”说罢,老人乐呵呵地道,“现在我身体还健康,有一分力气出一份力,社区是我们大家的,在志愿者队伍里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支持社区工作,为居民做一些事情也是我的心愿。社区越来越好了,我们也高兴。”

  “社区就像自己的家。我们在社区有自己的小家,而社区是容纳我们这许多小家的大家庭。”今年66岁的彝族阿姨金江文是最早一批加入志愿者队伍的社区居民,也是新村社区第六党支部书记,还是新村社区文艺队的骨干成员。“我一般早上起得早,就和大家一起在社区清理垃圾,在年轻人上班前社区就被我们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空闲时候我就和文艺队的同伴到社区活动室练舞练歌,每天时间安排得很满,比我上班时还忙还充实。”谈及过节时自己表演的节目,金阿姨不禁比画了起来。

  “社区年年都会举办百家宴、火把节等庆祝活动,大家一起过节,热闹得很。”金江文阿姨说道,自己虽然退休了,但也应该要有自己的生活。“干社区志愿者工作,一定要有爱心,有奉献精神才能坚持下来。我是社区第一批爱心理发队的志愿者,从2009年至今,一直坚持每月10日在社区定点的理发区域义务为人理发,有时还会去医院为社区老人理发,每次我们去住院的老人都特别开心。我是党员,应该发挥好助人为乐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自己也开心,互帮互助生活才美好。”

  85岁的姜指名,是来自鞍山的满族,现已在社区生活了60多年。记者遇上他时,他才从社区的爱心小饭桌吃完午饭,步入耄耋之年的他,虽已满头白发,可依旧口齿清楚,精神矍铄。“爱心小饭桌的饭菜很新鲜,菜样很丰富,味道很可口,我已经吃了快5年了。前几年我身体还行时,我也参加过两届志愿者队伍的,以前我为别人服务,现在拄拐棍了是新的志愿者来帮助我了。”姜爷爷感慨道,不管是衣食住行,新村社区为他们考虑得都很周到。而且邻里互助、环境卫生这些方面,社区和原来完全是两个样,整个生活氛围很好,在这里生活很幸福。

  “我们社区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有志愿者队伍的无私奉献。”陈桂仙说道,基层社区工作内容繁多细琐,新村社区在社区治理中充分利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传家宝,激活大家对社区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维护感,让居民亲身参与到社区的每项工作中,身体力行地为社区发展献策献力,使整个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惠民党建的全面提升。

  党建强则民心聚,民心聚则社区兴。新村社区通过筑牢党建基石,以心交心赢得民心,以小社区大服务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走出一条极具代表性的基层组织服务民生特色之路,也使“党建有力度、服务有深度、文化有厚度、幸福有温度、影响有广度”的新村和谐五度音越唱越嘹亮。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