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视窗 >> 民族村寨 >> 正文
“团结才能发展”大理郑家庄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5日 14:53: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云南网讯(记者 李亚)郑家庄村是云南大理洱源县西北的一个小村子,全村125户人家525口人,生活着汉、藏、白、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走进郑家庄,仿佛进入一个民族大观园,白族的“三坊一照壁”、藏族的经幡、傣家的宝葫芦、彝家的牛头装饰…掩映在蓝天白云下,树影婆娑之间,各具特色又融为一体。

  七个民族一家亲

  此次云南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三个一批”集中调研采访活动,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来到郑家庄。虽然之前从未到过这儿,但这里“七个民族一家亲”的故事记者早有耳闻。

  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墙,绿树红花,道路平整,清泉淙淙,房前屋后是各类精美的民族墙壁彩绘,安定和谐的气息无处不在。

  走到郑家庄民族文化广场上,身穿各族服饰的村民们跳起了舞唱起了歌,幸福的笑容甜到了每个人的心里,欢快的歌舞声,向人们诉说着郑家庄的幸福生活。

  村民王炳秀今年38岁,她的家人中就有纳西族、汉族和白族。她说,从上世纪50年代末,她家就从丽江迁移到郑家庄。据她爷爷讲述,到郑家庄后,当地人热情地帮助他们,在随后的生活中,大家一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营造了郑家庄现在团结和谐的氛围。

  “在郑家庄,各族人民就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人。”王炳秀说。

  “7个民族一家亲,只有团结才能发展。”这是郑家庄村民的切身感受。据村民介绍,郑家庄虽然村子不大,但生态和治安环境都很好,二十余年来从未发生过刑事案件,郑家庄的村民大多夜不闭户,东西放在院子里也不会丢失。

  七个民族汇聚成一个大家庭,这让郑家庄的民族节日变得丰富多彩,平时大家都会邀约村民到自己家中一同庆祝本民族节日。王炳秀告诉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郑家庄最热闹的节日是中秋节,每年中秋节,村民们都会相聚在民族文化广场上,尝美食品美酒,围作一圈唱歌跳舞,场面十分欢快。在郑家庄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郑家庄成为了洱源县的幸福之村、美丽之村、和谐之村、法制之村。

  抢抓旅游发展机遇

  走进郑家庄,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村里占地30多亩的湿地公园。一眼望去,不论是地面还是水里,都是大片大片的绿色。两个半月形的池塘里,睡莲、菖蒲生机勃勃,一米多宽的河道里种满了风车草、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清澈的水从河道中流出,缓缓注入小池塘。

  村民段春梅告诉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这两年郑家庄变化很大,建设得也很好,像村里建设了湿地公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我们晚上农忙忙完,农闲的时候出来跳跳舞、欢乐一下。 ”

  郑家庄湿地公园投资300万元,2013年建成,主要包括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设施建设及生态修复两大部分,园内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文艺队平时就在这里排练、跳舞。

  郑家庄不但有了供大家休闲娱乐的湿地公园,而且这几年还完成许多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初村里就完成了洱源职中至郑家庄和214国道至郑家庄进村道路硬化工程,这2条入村道路的修建,为村民的出行、就读,以及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的发展都提供了便利。

  环境好了,道路好了,来游玩的游客也络绎不绝。藏族村民段春梅今年44岁,看见村里游客越来越多,便充分利用旅游发展的机遇,开了农家乐“藏家怡园”。“我家是由多民族组建的家庭,所以藏族、白族、纳西族典型菜肴我都会做。无论哪的游客来到农家乐,都能点到喜爱的口味。”段春梅说,她先后接待过上海、四川、香格里拉、红河等地的游客。仅靠开农家乐,年收入达25万余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目前,郑家庄在原有中草药材种植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拓展发展空间,以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契机,开发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业,聚焦民族文化旅游、中草药材观光旅游、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三大主题”,以农家乐为载体,培育和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休闲住宿等乡村旅游产品。目前,村里发展特色旅游服务的有8家,群众收入进一步提升。

  生活越来越幸福

  不同民族的村民在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淳朴、谦和、文明、向上的良好风俗却是相同的。

  “村里成立了议事小组,由村里每个民族各派出一位代表组成,对村内大小事务进行处理。”据村民郑荣香介绍,郑家庄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所有纠纷争端等事务都自觉上报村民小组,交由代表来处理。通过“多民族议事决策、多民族当家理财、多民族约定村规、多民族群防群治”的方式,郑家庄民主管理更加健全,管理方式更加新颖。

  白族村民郑荣香今年49岁,1996年嫁到郑家庄。“我老公是汉族,刚到郑家庄时,丈夫一家都讲汉话,但在我们老家,都习惯讲白族语言,我嫁过来两年才习惯,丈夫一家都很包容我。”郑荣香说。

  郑荣香在村里有10亩地,主要种植烤烟、大蒜,年收入10万元左右。提起村子的变化,郑荣香说:“刚嫁过来时,村里全是土路,现在是水泥路,房子越建越好,我家现在住的是两层楼的花园洋房,家里轿车、摩托车、三轮车都有,日子越过越好。晚饭后,年轻人打篮球,老年人唱歌跳舞,生活越来越幸福。”郑荣香说。

  夕阳西下,郑家庄的广场舞队伍又热闹起来。藏族的“锅庄舞”、白族的“霸王鞭”、傣族的“孔雀舞”,让人目不暇接。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郑家庄可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语言、宗教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联姻、情感交融让郑家庄7个民族成为“一家人”,过共同的团结节日。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