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拉祜族村支书罗文学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6日 15:45:00  来源: 云南网-云南民族网
分享至:

  原标题:真是赶上了好时代——拉祜族村支书罗文学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

  编者按:40年改革开放,40年砥砺前行。

  40年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40年改革开放,云岭大地日新月异,各族人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本报特推出“走近40个少数民族家庭”系列报道,力求通过40个少数民族家庭在40年里发生的点滴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40年来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取得的辉煌成就。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是人生正值奋斗的壮年,也是改革蓄势勇进的节点。

  当40年的追光聚焦到老百姓身上,试图在他们身上找到改革留下的印记时,我们发现,生活的革新让大家应接不暇,但也乐在其中。人们享受改革春风带来的生活新貌,也不吝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生活的蒸蒸日上创造更多的可能。

  “我们南美山清水秀,党的光辉照到了拉祜山,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拉祜人民心里乐开了花……”金秋九月,当记者抵达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南美村时,富有韵律的拉祜族调子在村子里响起,依山就势建起的红瓦黄墙民房错落有致,直映眼帘。家养的土鸡不时在石块铺就的村道上来回穿梭,身着拉祜族服装的村支书罗八热情地为我们当向导……耳目所及,心之所触,这个位于云南西南边陲的古村落带给记者的满是惊喜与感动。

  两张照片竹笆房变砖瓦房

  南美村党总支书记罗文学今年39岁,他的拉祜名叫罗八。初见他时,他身上黑色为底,红色镶边,胸前正襟嵌有两排圆饼状银扣的马甲就吸引了记者的眼球。

  “这马甲是我们拉祜族的服饰,我们民族喜欢黑色,服装大部分都用黑布作底,马褂后面由银扣拼成的葫芦,是我们民族崇拜的图腾。”说罢,罗八指着服饰上的花纹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时因生活条件艰苦,吃顿饱饭都困难,更别说在衣服上用银扣作装饰。2000年之后,生活慢慢变好了,手巧的村民用彩线、彩布条在衣服上缝制图案,还把银饰添到了衣服上。“起初我们的衣服上只有几块银扣作装饰,现在大家日子比以前好过了,衣服上的银饰也比以前多了,银饰越多,也寓意生活越过越旺。”

  从村口刻有“南美拉祜古村”牌坊处步行至罗八家,硬化路两侧的小草小花生长正旺,花草的清香在空气中淡淡散发,罗八家红瓦黄墙的独栋单层砖混房占地近100平米,家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屋顶上还装饰有葫芦……在厨房忙碌的罗八的妻子见到我们到来,腼腆地同我们打招呼后便回到厨房继续忙活。

  “我这房子是2013年乡里搞‘整乡推进’建设项目时修起来的,政府给了些补贴,我又添了点钱,把装修弄得好些,住着也舒服。”罗八说到,自家以前住的是竹笆房,一楼养牲畜,二楼住人,卫生条件很糟糕,“整乡推进”项目在村里开展后,村里通了硬化路,通了水电,全村308户都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拉祜特色民居房,村容村貌整个大变样。

  年轻的罗文学与妻子

  罗八一边兴致勃勃地说着,一边翻出自己与老房子为数不多的合照给记者看。照片上,家门前枝叶繁茂的大树为背景,罗八与新婚不久的妻子相互依偎,那时,罗八24岁妻子22岁,在照片左下角,依稀可见竹笆房的简陋。

  “以前房子破,光线也暗,我们照相也少,能看见老房子样貌的只有我和媳妇的这张合照了。现在生活好了,吃穿不愁了,我肚子看着比以前圆多了。”看着照片上年轻的自己,罗八不禁笑道,“今天翻照片我才发现,搬了新房子后我和媳妇还没合过影呢,记者,你帮我俩在家门口照张相吧。”

  现在的罗文学与妻子

  说罢,罗八将妻子从厨房中唤了出来,两人并肩站在新房子门前,罗八还是同当年一样,伸出左手将妻子揽在身旁,面对记者的镜头,妻子略显害羞,可与丈夫并肩而靠时,掩不住的笑容便在她脸上绽放,“咔嚓”声响,两人携手奋斗过上好日子的甜蜜画面即刻定格。

  “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现今,罗八和妻子、两个儿子,一家四口居住在新房。大儿子读中学,小儿子读小学四年级。“现在的娃娃真的赶上好时代了,我像小儿子那么大时,要自己背粮食去上学。我们小学是一个老师上三个年级的课,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在一个教室上课。现在儿子的学校有食堂,一个老师教一门课,教学设备都特别好,这么好的读书条件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罗八回忆道,自己家中有三兄妹,小时候,一家五口只能靠父母养牛、猪、鸡,种玉米、水稻,基本维持温饱,自己作为家中长子,除了帮父母分担农活,还要照顾弟妹。“那会儿生活都是围绕土地过日子,苦是真苦,可没办法,不苦的话日子会更难过。”

  聊及儿子现在的生活环境同自己儿时的对比,“巨变”一词从罗八口中一下蹦出。他告诉记者,打赤脚走泥巴路上学、穿的衣服缝缝改改、一年到头少尝肉味……这些苦都不算什么,最难熬的是冬天晚上刺骨的寒风吹进屋子,冻得人彻夜无眠。“小时候我们一家五口在一个屋子铺竹席睡觉,家中只有一床被子,我们这里的冬天又潮又冷,晚上睡觉经常被冻醒。不像现在,两个儿子不愁吃穿,各有各的卧室,读书免学费,学校也修得漂漂亮亮的,真的变化太大了。”

  拉祜族村民在收烤烟

  记者了解到,2013年,随着南美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的启动,南美拉祜古村村貌实现了美丽蜕变,而“长短特”产业发展的布局,即“长”抓核桃、畜牧、林下生物药业、拉祜风情旅游业,“短”抓烤烟、油菜、茶叶传统产业,“特”抓特色经济林果种植及特色养殖,台湾长寿仁豌豆、滇重楼种植等“订单农业”,解决了村民生产经营无企业带动、市场对接不畅等问题,让拉祜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罗八,便是在乡里的产业发展布局中第一批尝到甜头的人。

  “乡里搞‘整乡推进’,我们村变化很大,村里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这对产业发展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我对乡里的‘订单农业’很有信心,所以成了村里最早一批种植,最早一批获益的人。”罗八说道,自开始种烤烟、长寿仁豌豆、茶叶、核桃,发展禽畜养殖以来,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2017年,产业带来收益近8万元。随着产业发展收入的增长,罗八本人也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家的生活变化,被村民们看在了眼里,在他带领下,村民们纷纷加入乡里引导成立的“万美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长寿仁豌豆和烤烟的种植,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南美村实现了脱贫出列。

  拉祜族村民

  每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对外界都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罗八坦言,在自己还是毛头小伙时,觉得在家乡生活不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离家闯荡的念头多次在心里萌发过。如今,十年不到的光景,以前柴火烟熏味常年弥漫的竹笆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红瓦黄墙砖混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巴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硬化路,生活的大变样,让罗八庆幸自己当初留在家乡发展的决定。

  村美民富人欢乐

  笑谈往日苦,珍惜今日甜。罗八的成长,几乎是与改革的推进同步前行的。年少时尝尽了生活的苦涩,当双肩足够扛起家庭的担子时,他紧跟时代脚步,勇抓发展机遇,拼出了今日生活的幸福甜。在时代春风的吹拂下,南美拉祜古村这个直过民族聚居村寨也逐步蜕变成了“村美、民富、人欢乐”拉祜特色的美丽家园。

  南美乡乡长张文勇

  “这些年村里每一项变化我基本都有参与,家乡一天比一天美,我家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新房子住得舒服,车也买了方便出行,发展种植产业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我愿意在村里跟着大家一起发展,跟着大家一起让南美村变得更好。”话毕,罗八的手机响了起来,用手指在手机上操作一番后,罗八拿着手机感叹道:“刚刚村里的微信群里安排工作,我在群里转发就把信息通知给各个村小组组长了,很是方便。以前我们通知事情都是走到村民家门口通知的,很费时间,现在通讯发达,我们很多工作都在微信群里通知了。”

  “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浪潮中,群众家美了,钱包鼓了,生活越来越方便,日子越过越红火。罗八家的生活变化,不是村里的个例。”南美乡乡长张文勇告诉记者,南美乡是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拉祜族占全乡总人口比例达72.8%。以前乡里大多是C、D级危房,人畜混居情况普遍,生活条件落后,整乡推进项目开展后,村民们都积极响应并身体力行地加入到村寨建设中,为维护好村里的人居环境,每个村组都成立了保洁队。南美乡也由临翔区经济最落后的乡镇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了全区经济指标扛红旗的乡镇。2016年全乡实现脱贫,2017年底,全乡人均收入达到了7044元。

  “这些年,不止南美村,整个南美乡的变化都特别大。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产业,生活也就有了依托。如何让南美乡的资源优势得到更充分的挖掘,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张文勇感慨,南美发展的步调要走好走稳走远,特色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发扬要两手抓。结合南美自然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是发展步调走稳的基石,而以拉祜族民族文化为依托,打造民族特色旅游品牌,是助力南美乡发展步调走远的动力。2017年8月22日,南美乡被临沧市旅游景区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乡实现旅游业产值160万元,南美乡的旅游价值在逐步凸显。

  拉祜族过搭桥节

  “我们南美山清水秀,党的光辉照到了拉祜山,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拉祜人民心里乐开了花……”在这首拉祜族群众歌唱新生活的歌曲中,欢快的旋律在我们脑海中勾勒了他们幸福生活的模样。南美乡,也正如它的名字一般,在彩云之南这片土地的滋养下,绽放出越来越喜人的美丽。(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杨菡)

责任编辑:赵黎浩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