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民族教育 >> 正文
云南民大教授李瑛:薪火相传 冰心玉壶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9日 17:16:00  来源: 云南网-民族时报
分享至:
    原标题:薪火相传 冰心玉壶——记2018年荣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李瑛

  “古匡城下柳如烟,疏密成行断复连……”在2017级彝语、傈僳语班《民间文艺学》课上,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李瑛正在给学生们讲课。李瑛是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文学教学骨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由于教学成绩突出,2018年荣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

  不忘初心

  初见李瑛,她回忆起在元江一中支教的经历,在那里她明白了初心的意义。

  元江气候炎热,元江一中建在离县城5里远的小山坡上,校门口有个湖泊,归属于周边傣族村子漫漾村,村民们叫它“漫漾湖”,“漫漾”是傣语,意为“水草丰美的地方”。每到收获时节,傣族村民们全体到湖里捞鱼,高卷裤腿,腰间斜挎一只小竹篓,鱼跃人欢,热闹非凡,稻田、湖水、鱼儿、劳作、快乐、祥和就是大家的初心,其展现出的丰富民族文化,民族风貌令人感动,令人难忘。

  守望中国文学,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园地,需要的不仅是理智与定力,从某种程度而言,更要有诗的精神、情怀、理想和纯粹——这就是李瑛所坚守的初心。

  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瑛,自从分配到云南民族大学工作后,就正式和少数民族文学教学与研究结缘。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她先后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李瑛说,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不断有丰富的“料”带到课堂,授予学生。

  李瑛认为本科教学很重要,尽管平时科研任务繁重,李瑛依然承担着分量不轻的本科课程。她说:“大学生犹如一张白纸,四年后毕业,会成就不同图案。我希望,走出校门的他们都是美丽的图案。”上课时,李瑛会用微信把作品等相关材料发到微信群里,同学们可异地共享知识,极大扩展了大学生课堂学习空间。李瑛的学生雷木果(景颇族)说:“跟着李老师读书,很开心,收获会特别大。”

  如今,29年过去了,岁月变迁,桃李满天下,但是,李瑛初衷依旧。

  与时俱进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李瑛所在的学院——民族文化学院,是全国高校中唯一拥有12个民族13个语种教学的单位。伴随着语种增多、学生增多,面临国家高层次双语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如何发挥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双语特长?如何深化学生的双语能力?李瑛开始了新的思考。

  2004年5月,李瑛创办“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展演”活动,旨在引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各语种方向学生选择、改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并进行诗歌朗诵和话剧表演,活动每年5月举办。2013年以前,均为汉语演出,直到2013年年底,汉语展演转变为了民语、汉语双语展演。

  2013年12月,李瑛决定改革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此举获得了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她申请并获得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语、汉语双语作品展演”。该项目采取民语、汉语双语表演形式,在文学情境中练习汉语和民语,在多语言情境中展示多民族的文学成就和美学价值,树立学生多民族文学发展观念。

  这是一条需要花费师生更多精力、时间,同时需要学生实实在在进行民汉作品翻译的教学路径,李瑛说到这里时眼里闪现光芒,“平时在课堂上不太看得见学生真正的能力,在活动中才发现他们好有才华”。2012级苗语班在“五月之歌”民、汉双语作品展演会上的表演,让李瑛至今难忘。当初她提出设想,让苗语班学生把苗族作家沈从文著名小说《边城》改编为苗语话剧,苗语班选取了小说中精彩的片段加以浓缩,获得成功。苗语班学生吴金标主动把四万多字的《边城》完全译成了苗语。“所有语种的学生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他们自己找服装,做道具,翻译剧本、诗歌,甚至完成了整部作品的翻译,没想到能做得这么好!”李瑛说。

  如今,李瑛提出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五月之歌”民汉双语活动已成为了民族文化学院的一大传统,一直得到学院和师生们的支持,并成为了民族文化学院团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从2004年至今已有14年。李瑛也始终坚持着“知识不是教育唯一的目的,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品格兼修是人才培养的真谛”这一理念。

  继续开拓

  谈及未来多民族文学的教育和研究,李瑛认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不能忽视,首先是对民族文学传承发展新思维新模式的思考。如今,科技发展迅猛,现代技术多样,民族文学仅在民族内部循环流传状况需要改变。2016年6月,李瑛赴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知识管理”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其博士后导师方识华(英文名:Patrick)教授是香港理工大学建筑与房地产学系博士生导师,兼任香港知识管理学会副会长,他关于在知识开放的社会提高知识管理和转化效率的研究带给李瑛极大启示,2016年11月,李瑛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傣佤景颇等云南跨境民族文学资源数据建设与研究”,该项目基点就是视民族文学为一种特别的知识体系,实行大数据管理共享。

  李瑛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民族文学与各少数民族文学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学宝藏。不过目前,高等教育课程设置还沿用着老方法,李瑛认为,应该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增加少数民族文学课程,以期在文学教学方面,达到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大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采访结束时,李瑛感叹道:“我自豪我是一名教师,但我更感恩成长道路上每一个给我支持帮助的人,感恩他们一直以来的引领和谆谆教诲。”(实习生 周羽)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