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视窗 >> 民族服饰 >> 正文
云南砚山:“绣娘”撑起脱贫半边天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6日 11:52:54  来源: 人民网-云南频道
分享至:

  原标题:云南砚山:“绣娘”撑起脱贫半边天

  “绣娘”刺绣

  云南文山州砚山县纸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最近接了一批长期订单,每周要给400双鞋子做刺绣,可人手不够,这让负责人王陆芬很着急。她希望更多的农家妇女能参与进来,既学点手艺,也能在家门口赚钱,还能把精美绝伦的刺绣带出大山,让更多人认识。

  在王陆芬感召下,砚山县的很多农家妇女,正用一根小小绣花针,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已树立品牌意识

  彝族姑娘王陆芬打小跟着母亲、外婆学刺绣,可从没想过把刺绣当成产业发展,直到2012年。当时,乡里带着包括王陆芬在内的16名“绣娘”到云南楚雄、大理、腾冲考察彝绣产业。特别到腾冲,看着当地的彝绣产业发展得那么好,王陆芬心动了,决定带着“绣娘”们回来一起干。

  她们先成立了由36名“绣娘”组成的刺绣协会,然后带着自家绣品参加国内大大小小的各种展会。展会上一对比后发现,别家绣品有精致的包装,做工也精细,自家绣品不仅做工粗糙,又多是半成品,王陆芬看在眼里,回来后开始打磨技术。

  技术慢慢成熟后,2014年,在党委政府帮助下,王陆芬发起成立合作社,带着更多人致富。起初,合作社只有160多名“绣娘”,慢慢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人。

  “绣娘”刺绣

  为了让社员尽快掌握刺绣技术,王陆芬每年对她们进行大大小小的培训十二三次。如今,除了传统背带、民族包、绣花鞋等,王陆芬带着姐妹们开发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壁挂饰品、刺绣家居饰品、汽车内饰、布偶等系列产品,让合作社生产的刺绣产品既走得了秀场,也进得了市场。

  合作社出产的每件绣品上,都印有“白沙坡刺绣”字样。这是合作社创建的品牌,是以王陆芬所在的村命名的。“我们就是要树立品牌意识,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产业。”她说。

  希望发展农村电商模式

  经过品牌化营销,合作社2018年销售额预计超过千万元,其中电商销售50余万元。“绣娘”们很高兴,“合作社赚钱了,说明我们有干不完的活儿。”“绣娘”李孝敏说。

  李孝敏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地少,经济困难。在王陆芬的动员和培训下,她开始学做刺绣,每月最多能赚3000多元。

  “绣娘”传承刺绣技艺

  有了收入,李孝敏的生活有了底气。2015年10月,她向亲戚朋友借了10万元建起了新房。现在,除了利用空闲时间刺绣外,她还和丈夫到村子附近的石灰窑厂打零工,全家每月有6000多元收入。“盖房子的钱,很快就能还完。”她说。

  类似李孝敏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共有120多户160多人,她们来自砚山县江那、阿猛、干河、盘龙、平远、稼依等乡镇,每人每月能赚2000元到5000元,生产的刺绣产品远销香港、上海、广州、重庆等地。

  因为产业发展得好,白沙坡村被命名为“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更被誉为“针尖上的白沙坡”。

  如今,王陆芬正在探索打造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产品生产实行顾客与“绣娘”一对一“私人定制”的农村电商模式。“希望村民不离乡土不离家就能脱贫致富。”她说。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