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谋在深处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楚雄州委宣传部提供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彝州大地生机勃勃。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4.33亿元,10.2%的增速居全省第三,成功迈入“千亿元GDP俱乐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一系列位居全省前列的统计指标,显示出楚雄彝族自治州去年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前行的脚步铿锵有力。
漂亮答卷,既是对彝乡儿女过往不懈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追求更高目标的鞭策和激励。
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彝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蓝图已经绘就。
全州各族儿女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做好“立足楚雄发展楚雄、跳出楚雄发展楚雄”两篇大文章,坚定不移实施“1133”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让“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更加熠熠生辉,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数说
2018成绩单
● GDP实现1024.33亿元,增长10.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增长8%和10.9%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和9.4%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17.7∶40.7∶41.6
●牟定、姚安两县通过国家验收脱贫摘帽
2019新目标
● GDP增长1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确保3.8万贫困人口脱贫、188个贫困村出列、1个深度贫困县摘帽、4个贫困县摘帽通过评估考核
全力以赴稳增长
为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楚雄州用好用足国家和省稳增长政策,落实好稳住有效投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7个方面26条稳增长措施,强化政策供给。
着力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以项目为抓手,坚持运用“构二破三”“调二提三”工作法,推进省州“四个一百”和2591个年度重点支撑项目,优化投资结构,切实提高投资的有效性、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益。
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养老、医疗等服务业,扩大住房、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培育网络、定制、智能消费等新热点,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亿元。
强化稳增长支撑。锁定目标、对标对表、压实责任、强化支撑,认真落实经济运行研判、预警、应策、推动、问效“五个主题”制度,着力抓好非烟工业、财政八项支出等10大关键性支撑,确保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4%、13.7%和8.3%。
深入推进实施“绿色+”“特色+”“互联网+”等“十大专项行动”,确保投资、消费、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60%、35%和5%左右。
聚焦重点强基础
按照国家和省决策部署,楚雄州将聚焦重点,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筑牢发展基础。
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加强风险隐患监测监管和排查,建立健全风险处置预案,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加强金融监管,抓好互联网金融风险和非法集资专项整治。加强国资监管,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确保完成政府性债务化解任务。
围绕脱贫目标,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3.8万贫困人口脱贫、188个贫困村出列、1个深度贫困县摘帽、4个贫困县摘帽通过评估考核,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守阵地、巩固成果,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点打好7大标志性战役,突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楚雄州委宣传部提供
深化改革添动能
按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紧扣“一极一枢纽三高地三区”的“1133”战略目标和定位,楚雄州结合实际,将进一步深化各领域改革,为发展添动能。
——围绕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西部增长极,着力打造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引擎。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为实体经济减负60亿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确保民间投资增长20%以上。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强政银企保联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先进、智能制造,加快制造业存量优化和增量崛起。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参与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抓紧制定“数字楚雄”五年规划和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围绕打造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重要战略枢纽,着力把枢纽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水利、能源、大数据、物流枢纽,力争五大枢纽建设投资完成300亿元以上。以枢纽型资源的运用加快发展枢纽资源型产业,助推迭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围绕打造对内对外开放高地,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统筹推进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主动与成渝经济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区域合作,深化与金华、安庆等地的友好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省内外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和深度合作。聚焦重点产业、特色小镇等领域,瞄准全国全球500强企业,强化精准、驻点、中介、专业招商,在招大引强、产业招商和引进外资上取得新突破。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设,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程,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
——围绕打造全国民族特色创新创业高地,着力推进创新型楚雄建设。加快推进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建设,申报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各1个,积极争取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落地楚雄,深化科技入楚。持续实施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行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深入实施“彝乡英才”培养8大工程,加快培养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专业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等。把降低企业成本、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围绕打造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地,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两型三化”“五链统筹”“一突出两打造”,推进实施“绿色+”“特色+”“互联网+”,突出打造“三张牌”,加速构建“2+5+3”迭代产业体系,加快重点产业建设,力争重点产业增加值GDP占比每年有新突破。扎实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工业经济发展等“六大攻坚工程”。
——围绕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支撑区,着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楚雄高新区和禄武产业新区集聚、联动、转型发展。优化州域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形成县域间和区域间错位发展、互补发展新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五级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稳定粮烟生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户、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各200个、种养大户各1000户。
——围绕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着力推进“中国彝乡”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文化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持续擦亮“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三张世界级名片,继续打造“彝乡之恋”“云绣彝裳”系列文化精品,把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提升打造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丝路云裳·民族赛装文化节”,推动“中国彝乡”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为动力,加快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打造示范典型。
——围绕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着力推进“滇中翡翠”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启动境内金沙江流域“三线一单”编制划定工作。鼓励绿色生产,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实施“城乡环境提升年”为抓手,把楚雄建设成为全省最美丽州市之一。
以民为本促发展
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彝州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实施8项惠民工程,做好10件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进一步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平稳发展,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转岗职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持续落实分级诊疗,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建设,深化“三医”联动和公立医院改革。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做好民生兜底等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城乡低保、临时救助、抚恤优待等制度,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围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着力推进法治平安楚雄建设。全面深入实施依法治州五年规划和“七五”普法,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守护好“长安杯”。(记者 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