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民族文化 >> 正文
来自世界遗产地哈尼梯田的报道:用活用好民族遗产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1日 14:29:54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用活用好民族遗产——来自世界遗产地哈尼梯田的报道③

  “赞赏缔约国为推进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而形成的结构化措施,尤其是为提升当地农副产品价值、推动传统实践所做出的努力。”2015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对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和利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以服务于人的诉求为核心,需要靠人的传承来支撑。从这个角度而言,除了传承文化遗产的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让文化遗产惠及大众特别是当地民众,持续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这方面,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发展一直久久为功、毫不懈怠。

  大鱼塘村背后,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长势正旺,田埂上的感应设备实时监控记录着温度、湿度、风向、雨量等环境数据。“这里是占地340亩的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覆盖了环境监控系统和农产品追溯系统。消费者扫描产品包装上的溯源码,每一粒稻米的生长过程便一目了然。”元阳县呼山众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朱征荣介绍,作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开发企业,公司生产的梯田红米、梯田鱼、梯田鸭蛋均获得了有机认证,而且产品口感好、营养价值高。

  “以前由于种养模式粗放、单一,亩产值不到2000元,很多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现在通过科技支撑、综合种养、龙头带动等做法,亩产值提高到万元以上,群众耕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朱文珍说,留得住人,才守得好梯田、留得住文脉。

  实际上,各族群众“回归”梯田的背后,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布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盘大棋。古老的梯田红米生命力顽强,稻田里的杂草、虫子为鱼、鸭提供了食物,鱼、鸭为红米提供肥料、捕食虫害……四季轮回,循环往复,哈尼先祖最淳朴的耕种习俗走到今天,成为开启现代生态农业的“金钥匙”。2018年,全州在梯田保护区推广红米种植16.34万亩,产量达4.88万吨,总产值3.24亿元,水稻田亩产值达到1733元;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12.09万亩,每亩综合产值达6775元,受益农户3.3万余户。

  叫响名气的“稻鱼鸭”激活了生态经济,乡村旅游则撬动了“美丽经济”。

  午后的阿者科村,不同肤色的游客三五成群,或观光、或拍照、或漫步,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走进“红稻农家”餐馆,老板高烟苗正忙着准备晚餐的食材。“没想到刚开张1个月,纯收入就将近5000元,吃上旅游饭,脱贫不远了。”高烟苗对记者说。

  前几年,高烟苗一直在外打工,当看到家乡旅游发展前景后,他回到村子,把自家房屋改造成餐馆,还当选了村集体成立的元阳县陌上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祖先留下的森林、村落、梯田、水源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要努力带领乡亲们提高文化素质、沟通能力和服务水平,保护好绿水青山,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让大家在家门口奔小康。”高烟苗信心满满。

  从“守着非遗熬日子”到把旅游产业列入三大产业重点扶持,以哈尼梯田为核心的旅游全域建设、转型升级逐步走上了快车道。数据显示,2018年,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区共接待游客634.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3.83亿元。原住民利用自身优势参与乡村客栈、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旅游业经营服务,文化遗产得到“活化”保护。

  “第二次来哈尼梯田,不仅古朴的乡土气息没有淡化,而且山清水秀、绿竹掩映、道路整洁,一幅田园牧歌的画卷。”在阿者科村迎客广场上,广州游客林昊志表示,得知红河哈尼梯田与意大利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缔结友好关系后,他对梯田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

  “千年哈尼梯田走到新时代的当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必须完成好的时代答卷。”元阳县委书记李维说,通过实践他们认识到,文化遗产具有的多元价值赋予乡村振兴独特魅力和广阔空间,“只有坚持把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实现非遗资源的永续利用,才能使她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记者 朱海 李树芬 王丹)

  相关新闻:

  来自世界遗产地哈尼梯田的报道:悉心守护千年瑰宝

  来自世界遗产地哈尼梯田的报道:永续传承活态文化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