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示范创建 >> 正文
大理祥云波罗村: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彝寨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7日 09:59: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村民们正在排练彝族歌舞节目。云南网记者 毕芃 摄

  云南网讯(记者 毕芃)在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到来之际,4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米甸镇自羌朗村委会的一个彝族村寨——波罗村,看到村民们正在排练彝族歌舞节目,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场上,彝家儿女在练习秋千、陀螺、射弩、吹枪等项目。

荡秋千。云南网记者 毕芃 摄

  每年“三月街”,村民紫春润都会代表祥云县到州上参加比赛。“小时候,每年过年,村子里的人都会用长长的木杆在村口架设秋千架,青年男女们争相竞赛,看谁荡的高。我16岁那年,少体校的老师来我们村选拔大理“三月街”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秋千运动员,从那以后,我就走上了荡秋千这条路”,20多年过去了,紫春润已参加过多次省民族运动会等大型比赛,赢得数次金奖。

  如今,紫春润已是波罗村秋千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她告诉记者:“我主动承担起荡秋千这个项目的传承工作,就是要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下一辈,希望他们能更出彩”。

村民们正在排练彝族歌舞节目。云南网记者 毕芃 摄

  自羌朗是彝族羌彝文化传承地之一,自羌朗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经过多年的传承保护,2015年3月,被祥云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2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6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确定为第四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4月,米甸镇波罗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村民们正在排练彝族歌舞节目。云南网记者 毕芃 摄

  在波罗村的彝族文化传习所,传承人罗文辉告诉记者,通过传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彝族文化演出队伍,还把波罗村特有的“尝新节”与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整体性开发,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

村民们正在排练彝族歌舞节目。云南网记者 毕芃 摄

  在当地的彝语中,“波罗”是“年年丰收的地方”。 2017年,波罗村被国家民委命名挂牌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走在波罗村的古树群中,在黄连木、滇合欢、高山栲、大青树等古树名木间,返璞归真之感会油然涌上心头。波罗村完好的生态保存以及彝族文化的传承,让其成为了留得住美丽乡愁的特色彝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云南网记者 毕芃 摄

责任编辑:郭建丽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