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典型示范 >> 正文
大理关迤社区:南诏老城存古风 民族团结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7日 10:15: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关迤社区。云南网记者 毕芃 摄

  云南网讯(记者 毕芃)在苍山斜阳峰麓、西洱河畔,坐落着1200多年前南诏王阁逻凤为拱卫南诏首都太和城所筑的龙尾城。如今,它已更名为关迤社区,古老而又文明的社区也属于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

  4月15日,记者来到这座千年古城,行走在青石铺设的石板街上,一条条镌刻着岁月的深槽清晰可见,街道两旁青砖屋宇,碧瓦飞檐,南诏古风犹存。

南诏古风犹存云南网记者 毕芃 摄

  自古以来,关迤社区就是众多民族的聚居地。时至今日,社区内仍居住着白族、彝族、回族、藏族、侗族、纳西族等20多种少数民族居民,近年来该社区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工作中,不断创新城市社区民族工作方式,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致力于实现社区内各族群众“同筑一方城、同饮一井水”的美好愿望。

关迤社区民族文化讲解。云南网记者 毕芃 摄

  文化传承保护助推民族团结

  关迤社区为让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近年来,一直着手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古院落云南网记者 毕芃 摄

  该社区以古院落为阵地,进行历史民族文化的展示。关迤历史民族文化展示厅通过“悠久的历史文化”“璀璨的文物古迹”“秀丽的风景名胜”“迷人的民族风情”四块内容,展示着龙尾关悠久的历史。

  同时,为增进多民族的团结共荣,关迤社区充分利用千年古井的历史文化传说,在社区内制作了12幅大型彩画。墙画展现龙尾关的民俗生活、民族节日等,以丰富的社区民风民俗为主要题材,让社区各族群众深入认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重要性。 

  社区主街道龙尾街、中丞街等隶属龙尾关历史文化街区,是云南省历史文化街区和大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抢救保护好民族文化,社区加大投入民族团结的各类宣传标语,增进了多民族的和谐共荣,辖区内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

古院落云南网记者 毕芃 摄

  “网格化”服务平台构建

  关迤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大厅,不断完善着少数民族一站式服务平台。民族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是社区服务的一大特点,依托网格信息管理系统,关迤社区加强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和管理,实现数据统计、日常管理、部门共享、决策分析等功能,使之成为服务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支撑平台。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镇”,不断促进各民族之间感情的健康发展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

  悠悠龙尾老街古风犹存,如今这条街已经是“民族团结一条街”,各民族在此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正手牵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为打造繁荣发展和谐的新关迤而努力。

责任编辑:郭建丽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