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民族文化 >> 正文
田静的“公益班”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4日 23:21:48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田静的“公益班”

  夏日的午后,建水县翰林街陶茶居田记窑工作室内,一群年轻人围在操作台前,专心致志地观看陶器造型图绘制演示。尽管屋外气温已达33摄氏度,但大家的学习热情丝毫不减。

  正在绘图的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云南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周围的年轻人,是她开展紫陶制作技艺公益培训以来招收的第41期学员。

  “作为建水紫陶产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深切感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对非遗手工技艺的保护传承,以及促进就业创业都有着重要意义。就做好传习工作而言,非遗传承人责无旁贷。”本着这样的认识,田静于2009年开设了公益培训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起青年学习紫陶制作技艺的平台。

  为了让更多贫困地区青年掌握一技之长,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田静时常带着工具和作品深入边远山村,开展招生示范宣讲。

  翻看田静的微信朋友圈,学员日常学习情况是她记录最多的内容之一。建水紫陶制作有上百道工序,要熟练掌握,必须勤学苦练。田静对学员要求十分严格,她常说:“每一根线条所展现出的简洁、流畅、利落,皆是精心制作而成,需做一百刀的修整,容不得半分敷衍与懈怠。”

  今年1月,建水县田静紫陶技能传习中心正式启动,云南省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也在中心挂牌。“我们的工作从此开启了新的征程。”田静欣喜地说,依托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她有信心把传承工作做得更好,为行业培养更多专业技能人才,带动更多人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田静的坚持和付出下,超过300名手艺人先后从田记窑走出,从事紫陶行业,改善了生活条件,实现了人生价值。其中,一部分出师较早的学员留了下来,跟随田静学习、工作,并义务协助她对新学员进行培训。“作为受益者,我们有责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师从田静10年的传习中心刻填工艺老师孙桂华说,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参与,让这项有意义的事业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朱海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