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创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示范创建 >> 正文
“卖炭翁”变身护林员 兴产业换来好生态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2日 17:15:29  来源: 云南网-大理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卖炭翁”变身护林员 兴产业换来好生态——漾濞县白章村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产业建设新农村

  “过去漾濞街上卖炭的差不多有一半都是我们白章人,山上的树越砍越少,老百姓却越来越穷。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热水有太阳能,做饭用电饭煲、电磁炉,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在白章村路边一个废弃的炭窑面前,护林员常银高兴地向我们介绍近几年村里的变化。

  白章村是漾濞县苍山西镇的一个高寒山区村,距县城20多公里,平均海拔近两千米。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不但阻断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也限制了村民的思想。迫于生计,靠山吃山的白章人一到冬天就到山里砌窑、砍树、烧炭……和很多村民一样,常银过去也以烧炭卖炭为生。“到了冬天没有活干,也没有其他收入,只能靠烧炭卖的钱来买米买油……”谈起几年前的情形,常银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白章村党总支书记常学先告诉笔者,以前由于没有其他产业,加上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毁林烧炭的情况在白章村十分普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一个山头的树木一个冬天就砍光了,山上没有了树,一到雨季就会发生山体滑坡、道路塌方。到了旱季,河里的水都断流了”。烧炭不仅没让白章村的村民脱贫,反而让当地自然环境越来越差。

  如何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让村民脱贫增收成为了摆在常学先和村“两委”班子眼前的难题。

  2015年以来,白章村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掀起了一场整治黑炭窑、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为杜绝毁林烧炭的行为,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教育引导和解决群众收入上。一方面,积极配合上级执法部门对全村上百个黑炭窑进行了捣毁,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不烧炭,并对村民进行说服教育。另一方面,村党总支牵头在产业发展上做起了“文章”,除了巩固传统核桃产业之外,还利用当地资源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鱼腥草、重楼等中药材种植业。截至目前,全村种植核桃1.7万亩、鱼腥草3100多亩,很多村民还养起了肉牛和黑山羊。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2014年以来,白章村先后拓宽硬化33公里通村公路、改造29公里村组公路,解决了困扰白章几代人的出行难题。

  白章村村尾小组过去是出了名的烧炭村,现在42户村民几乎家家都发展起了鱼腥草种植,因为气候海拔适宜,这里种的鱼腥草不但品质好,而且价格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亩产值能够达到上万元。村民有了收入,烧炭也成为了历史。

  与此同时,白章村还聘用10多名村民作为护林员,对山林进行管护,宣传护林防火知识。过去靠烧炭为生的常银如今成为了白章村的一名护林员,负责着几千亩山林。“现在家里除了种核桃,还养了肉牛、种了重楼,每年有几万块的收入,我们也不用再去烧炭了”常银乐呵呵地说。

  “产业发展起来了、交通条件也改善了,我们村很多村民买了小汽车、摩托车,去县城打工都可以早出晚归。群众收入有了保障,自然也没有人去烧炭了,我们的生态也越来越好了!”常学先高兴地说。

  如今,白章村已经从过去毁林烧炭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了村组公路畅通、产业多点开花、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农村。2018年,白章村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实现脱贫摘帽。(通讯员 袁建锋 李丽文)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