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民族文化 >> 正文
德康斑铜 千锤百炼的“铜画”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1日 23:09:54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
分享至:

  原标题:德康斑铜 千锤百炼的“铜画”

  云南会泽,钱王之乡,铜商文化厚重悠远,斑铜工艺“中华一绝”。会泽斑铜文化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匠人们数代相传这一稀世珍品,匠人精神下锻造了一尊尊“艺术瑰宝”。最具代表的会泽德康斑铜,2018年8月被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知名品牌,成为彩云之南的文化精品。48岁的创办人康贵友,土生土长的会泽人,作为目前会泽斑铜传承人之一,其作品颇具代表性,能独立完成斑铜全套工艺制作流程,多年来用心用情揣摩斑铜工艺的精髓,将会泽斑铜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会泽丰富多彩的斑铜艺术珍品 高伟 翟剑 摄

  铜城

  悠远古城 斑铜照人

  会泽是一座时光悠远的古城,曾经的“天南铜都”到处充满着历史韵味。古城街角,阳光洒落在斑铜花瓶、斑铜香炉等诸多纯手工制作艺术精品上,光芒闪耀,光彩照人,一件件斑铜犹如时光打磨的神器,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艺术的芬芳。

  明代末期,大批手工业者因铜的开采、冶炼、加工而来会泽定居,会泽因铜而兴。他们中的铜匠开始在今天会泽城东铜匠街经营铜器,其中以斑铜最具代表。2008年6月,以会泽张氏斑铜为代表的斑铜制作工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跃成为“国宝”。匠人们执手相传的斑铜工艺,如今成为会泽乃至全省一张响亮的名片。

  锻打 高伟 翟剑 摄

  铜缘

  一对花瓶 结缘斑铜

  机缘巧合,一对花瓶让康贵友与斑铜结缘,从此牵手生情。康贵友告别老家的小作坊后,一手创办起了德康斑铜。走进会泽县老厂乡林工站旁的会泽德康斑铜工贸有限公司,在他的生斑制作作坊内,叮叮当当的锻打敲击声此起彼伏,工匠们拨弄着手中的铁锤与器具,在不断的烧制与锻打中,把一件件冰冷的金属升华成光彩耀人的艺术瑰宝。

  康贵友,今年48岁,地道的会泽人。说起与斑铜的情缘,他娓娓道来。出生于1971年10月的康贵友,只有小学文化。他家是三代铜匠世家,康贵友从小便跟随父亲学铜艺,主要打制吊锅、铜盆、茶壶等生活用具,也算是靠手艺吃饭的工匠。1997年7月,他有幸成为会泽张氏斑铜第十一代传人张兴明的一名帮手,协助锻打制作一对斑铜花瓶。“邂逅斑铜的真正传人,独门秘方制作出来的斑铜光彩夺目,其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从此我与斑铜再也分不开了!”康贵友回味过往。

  半年后,康贵友离开张家,开启了自己的“康氏斑铜”的研究和试制。几年过去,他做斑铜的关键技术一直没有什么长进。直到2005年的一天,康贵友终于破天荒将一只花瓶制出斑纹来。康贵友兴奋不已,之后他把斑铜作为一生的事业,白天黑夜里不停地琢磨,从烧斑到显斑,不断试验,失败再来,终于成功掌握了斑铜工艺品的关键技术。如今,康贵友成了会泽继张克康老人之后又一个能独立完成斑铜制作的民间工匠。

  细凿 高伟 翟剑 摄

  铜制

  金属宝石 千锤百炼

  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其制作采用会泽特有的天然铜,用冷锻成型方法制作而成,铜中夹杂金银等金属因无法全然融合,既而形成辉斑,颜色赤红、金黄或红楬色,最耀眼的是金黄色。成品表面抛光后,形成在古铜色底色上,构成斑彩熠熠的独特效果,所有器物斑影均无任何雷同。

  生斑制作工艺复杂考究,需经过选料、净化、锻打制坯、烧斑、打磨、抛光、冷锻打、再抛光、显斑、露斑、抗氧化处理、烤斑等十余道工序,烧数十次,打数万锤方能成型。一件小小的作品,在工匠手中需经过几个月的“千锤百炼”方才完成,成品上晶斑闪耀,宛若若干细小的水晶石镶嵌在表面,看似凹凸不平实则光滑如玉,被鉴赏家誉为“金属宝石”。如今,市面上主要有人物、动物、花卉、瓶罐、炉尊、壁饰、器皿等六大类的斑铜系列产品。一件造型古朴典雅、金斑耀眼的斑铜器皿,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被誉为陈设玩赏之工艺美术佳品。

  “斑铜工艺,博大精深,保护好,传承好,其天地广阔,意义深远!”年轻的康贵友认准斑铜之路,从老家一个小作坊开始谋变,他立志要把几度中断、濒临失传的斑铜工艺发扬光大,做大做强。

  2013年7月,在会泽县老厂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康贵友通过合伙人入股的形式,投资600余万元成立了会泽德康斑铜工贸有限公司,注册了“德康斑铜”商标,主营生斑艺术品和熟斑工艺品。公司年制作生斑成品20余件,熟斑作品6000余件,年产值800万元。

  目前,德康斑铜20余人的公司,制作出的斑铜工艺品丰富多彩,人物、花卉、瓶罐、炉尊、壁饰、器皿等应有尽有,在淘宝等设立了网店,线上线下远销全国各地,每年营业额数百万元。

高伟 翟剑 摄

  铜艺

  生斑工艺 制作最难

  斑铜又分为生斑和熟斑。生斑,原材料是含铜量在90%以上富含多种金属结晶的自然铜块,原料奇缺,且全程只能是纯手工打磨,每件作品必须锻打上万次方能成型,工艺复杂,目前仍无法机械操作。自然铜块含金属成分不同且纹理各异,造就锻打生斑每款作品都有独自的斑花纹理,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因此价值贵重。为弥补斑铜原料稀缺,随后有了熟斑,通过冶炼熔铸加工而成,产品丰富,价值却逊色很多。

  康贵友告诉记者,生斑工艺制作是最难的,其中烧斑尤为重要,必须要用上好的栎碳,将工件埋于其中,然后让其自然烧炼,通风、升温,火候有严格的把握,温度拿捏一定要恰到好处。

  康贵友还有一项绝活——那就是他的“漂炉”绝技,这是生斑工艺制作中的最高境界。“漂炉”制作非常讲究耳、颈、身和三足的比例,要凭经验从炉的腰部打出一道线来,这道线不光是增加美感,而且还是一条漂浮线,也叫“吃水线”,完工后把炉置于水中,香炉会端端正正漂浮于水面之上,而水刚好齐“吃水线”。“漂炉技艺没有捷径可通,只能通过长期的身心感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高伟 翟剑 摄

  铜思

  自然铜稀有 传承路漫漫

  众所周知,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濒临传承最大难题就是传承人年老体弱,传承后继乏人。针对斑铜工艺,会泽专门在县城及老厂等地创办了传习所,只为把斑铜这一巧夺天工的民间手艺发扬传承。康贵友却告诉记者,对会泽斑铜制作技艺而言,传承中最大的危机是生斑原料的日渐稀少。斑铜制作里一直流传有“赌铜”之说。要锻打出一件生斑铜器,必须寻觅到大块的高纯度自然铜。要使铜器显出斑纹,自然铜中的金、银等贵金属含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一位优秀的斑铜艺人,必须找到一块符合要求的自然铜,才能制作出耀眼夺目的生斑制品。如今,在盛产铜矿的会泽、东川等地,大块的自然铜也十分稀有。

  一样的情怀,不变的坚守。康贵友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担起斑铜保护传承的重任,和众多手艺传承人一起,发扬工匠精神,努力打开斑铜产品设计视角,开发出更多精品,让会泽斑铜工艺声名远播,绽放绚丽的艺术光彩。(记者 蒋琼波)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