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融民族基因彰显特色 注时尚元素更领风骚云南非遗拼布绣独步天下
“拼布绣”工艺品。
王云华(右)给寻甸绣娘讲解手工要求。
这两天,盘龙区非遗传承人王云华正忙着赶交一批价值17万元的货,她的“拼布绣”被一家公司用在普洱茶的包装礼盒上,中秋节前要发往全国各地。
“拼布绣”是以棉麻布、花布为主要材料,通过剪、缝、绣、贴、补、扎等技法来制作的布艺作品。日常家居用品、手袋、产品包装等都可以用来美化和装饰。王云华家这门手艺三代相传,原来只是家用,到了王云华这一辈,她觉着这门手艺可以发扬光大,可以赚钱。1991年,王云华创办了昆明市长青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
“如果只是照搬照抄过去的手艺,不赋予当下时尚元素,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门手艺是没有市场的。”王云华深知其中的道理。创意和设计是公司的灵魂,王云华自己带着团队每年研发不得低于200件产品,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成为设计的宝贵资源。王云华这些年走访了彝族刺绣、傣族织锦、祖氏滇绣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以及锡器、云南竹编、越南藤编等手艺人,和他们交流互相借鉴,将这些非遗产品的元素融合到自己的产品设计中。目前,她的拼布绣“仟指铜钱花系列”“仟指福盒”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镂空铜钱花”已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王云华设计的产品得到海外客商的认可。以日本为主的海外客商订单最高时一年能达千万元以上。2007年全球次贷危机以后,王云华的产品转入内销,并且走上了定制化的道路。
“拼布绣”是手艺活。订单来了,要有人做。王云华想到了扶贫帮困。云南的贫困山区有大量妇女有手艺但没挣钱路子,王云华到东川、武定、鲁甸等地找绣娘,在当地搞培训、设计产品,现在每年能带动上千名贫困地区妇女走上增收致富路。
说起今年的打算,王云华计划本月到西山区秋苑社区办培训班,带动起一批城市绣娘。年内还要把她29年来设计的一万多件样品拿出来搞一个展览,把“拼布绣”这个非遗产品传播得更广、销售得更远。(记者 闵晓阳 刘卿 闫昊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