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范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典型示范 >> 正文
永胜光华盛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1日 15:07:14  来源: 云南网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带领下,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长期贫困落后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丽江市共有汉、纳西、彝、傈僳等26个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1个。长期以来,丽江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永胜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按照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依法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五同”内容,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与美丽永胜、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强民族团结、助推脱贫攻坚,全县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永胜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杨桂先认为,永胜县光华傈僳族彝族乡新民村委会地角坪村民小组,是在近几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中盛开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10月21日上午,笔者随永胜县政协主席杨建龙、永胜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绍军等一行人,雨中驱车前往光华傈僳族彝族乡(以下简称光华乡),实地感受创建工作为山区农民群众带来的实惠,带来的变化。

  在距光华乡政府驻地约1公里的柏油公路边放眼望去,只见一栋栋小楼房掩映在青山翠绿之间,把昔日贫困的地角坪村点缀得格外美丽迷人;眼前一个大石头上,用汉文、傈僳文刻写着的红色大字“傈僳寨地角坪民族团结示范村”格外醒目,大理石基座上的碑文详细介绍了地角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项目实施情况。在此迎候我们的光华乡乡长杨学清和新民村委会地角坪村民小组长子贵德,激动地说起了地角坪村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

  示范创建助脱贫

  乡长杨学清介绍,地角坪村的45户、220多名傈僳族群众,就分散居住在这片山坳坡地上。2013年以来,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和永胜县级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光华乡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地角坪村群众积极投工投资,大力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2016年末,地角坪村人均纯收入达6782元。2019年末,地角坪村经济总收入386万元,人均纯收入13800元,长期贫困落后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地角坪村民族团结示范村一期建设项目,主要是紫荞坪小水库改造,以及2200米引水沟修建,项目共计投资123.77万元。目前,蓄水量达3.9万方的库塘改变了此前缺水的状况,确保了全村120亩耕地的灌溉用水。子贵德高兴地说:“紫荞坪水库改造之后,使得以前只能种点包谷的耕地现在也可以种植水稻等作物了,而且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地角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二期建设项目,主要是通村入户道路改造,共计投资134.3万元,含地角坪村民自筹16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贯穿全村的公路主干段1620米,村内支线及进户道路32条共计2086米,通村入户道路总长3706米。“以前村里只有一条2米宽的土路,像今天这样的下雨天都没办法出门。你看现在通村入户的道路都硬化了,也宽敞多了,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子贵德介绍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地角坪村的巨大变化。 

  地角坪民族团结示范村三期项目,主要是实施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共计投资123.63万元,包括群众自筹资金5万元用于示范户建设,扶贫整乡推进项目整合资金5万元用于太阳能路灯安装,群众自筹资金8.7万元用于房屋美化亮化工程。据了解,地角坪村45户人家实现了“两化两分离三覆盖”,即:地坪硬化、房屋亮化,住厨分离、人畜分离,太阳能、节柴灶、厕所全覆盖。全村半数以上傈僳人家盖起了“小洋楼”,其余也都重新修建了砖木结构瓦房,家家建起了洗澡间,户户用上了太阳能。

  地角坪村除了改造库塘、沟渠等水利设施,实现了通村入户道路路面硬化,还修建了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提升了全村的人居环境,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实施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全村绘制了傈僳族图腾标识88处,使得地角坪村脱贫后不失民族特色。据了解,傈僳族人的图腾标识,以红色的太阳、火海为背景,以蓝色的山川、江河为衬托,以白色的刀山和弩弓为主体,充分展示出傈僳族人民敢于上刀山下火海,不畏艰险,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地角坪村属于半山区,低处海拔1600米,年均气温20 ℃,年降水量810毫米,气候温和,植被繁茂,空气清新。由于地理环境好,村民每年捡拾松露、鸡枞等野生菌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据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永胜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还在地角坪精选出5户作为全村的示范户,主要发展以附子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再加上传统的养牲畜、种花椒、栽万寿菊等,全村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子贵德介绍说:“我们村没有外出打工的人,在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仅青花椒的人均种植面积就有60多亩,现在的村庄已经不再贫穷了。”

  近几年来,地角坪村里的年轻人在外面打工,不仅带回来资金和技术,更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据介绍,全村最多的时候有80多人在外面务工,差不多每家有2人在外打工,远的在上海、深圳、广州,近的在四川、丽江等地,因为能吃苦耐劳,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带回来,有力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互帮互助促和谐

  乡长杨学清介绍,地角坪民风淳朴,大家团结友爱,邻里互帮互助。比如村里哪家要起房子,只要请上两个建房师傅,各家各户都会来帮忙,你帮3个工,我帮5个工,同心协力就把房子建好了。除了材料款和师傅的工钱外,大家相互帮忙不收钱,所以省下来不少钱。再比如,每逢稻田插秧时候,大家都会去相互帮忙,你帮我、我帮你,特别是帮助劳力少的人家,这已成为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

  走进村里,见有新近绘的一幅壁画,题为“天地有正气,见义敢勇为”。“我们村前几年出了一位见义勇为英雄。”子贵德介绍说,2014年6月24日早晨,村民熊兆福家的一头小猪,从圈里跑出蹿进了沼气池,熊兆福急忙请来邻居熊建福和他的父亲熊贵文帮忙。他们迅速打开了沼气池盖板,情急之中的熊兆福纵身跳下沼气池抓小猪,却因沼气中毒而昏迷在2米深的沼气池里。熊建福见状,不顾自己安危,急忙跳入池中,扛着熊兆福使力朝上托举,并让父亲熊贵文往上拉。熊建福和父亲用尽浑身力气,终于把命悬一线的熊兆福救了出来。但因沼气池内氧气严重不足,熊建福也中毒昏倒在沼气池里。随后闻讯赶来的村民,救出了昏迷不醒的熊建福。大家一边实施人工呼吸等抢救措施,一边拨打120电话求救,并找了一辆三轮车把中毒的两人送往医院,当驶至半路遇到120救护车时,熊建福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不幸失去了26岁的年轻生命。

  事后,得救的熊兆福全家自责不已,表示就是“砸锅卖铁”都要补偿熊建福的家人,才对得起死者年迈的父母和他1岁多的孩子。但熊建福的家人却为邻居着想,提出只要5000元的丧葬费。“这个费用在我们当地是不够办丧事的。”子贵德说。后来,熊兆福在外地打工的妻子赶回家来,向亲戚借了1万元钱硬塞给了熊建福的父亲。当时光华乡的领导感慨说: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宣传熊建福这种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精神,树立新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大力倡导从熊贵文身上体现出来的包容大度的纯朴民风,净化社会风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随后,熊建福于2015年1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见义勇为英雄”称号,2017年7月被授予云南省第六届“道德模范”称号,他的家人获得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发的一笔奖金。这笔奖金在农村来说还是比较多的,村干部又担心其家人分配时会不会闹矛盾。后来才发现这种担心又是多余了,熊建福家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赡养老人和养育孩子,不争不闹,自家人就把事情商量好了。“在生与死的关头,挺身而出,敢于担当,毫不犹豫地跳入沼气池,英勇救人,用自己瘦小的身躯和年轻的生命,托起他人生的希望,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信仰,用青春的热血谱写着一曲大爱无私的人生壮歌,而谱写这首壮歌的,正是我们地角坪傈僳族人熊建福。” 子贵德满怀深情地说。

  地角坪基督教教堂始建于1954年,现为永胜县基督教协会的挂靠点,村民小组长子贵德兼任永胜县基督教协会会长。子会长说,“党的宗教政策好,村里信教群众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做到爱国爱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能够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据了解,每年傈僳族阔时节都会有不少外地游客到地角坪观光,特别是每年复活节会有大理、丽江等地群众来地角坪基督教教堂参加庆典。这已成为永胜光华一道靓丽的风景。

  地角坪村口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展示牌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宣传标语,道出了光华乡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光华乡党委书记胡永林表示,我们将按丽江市提出的“团结进步创一流”要求,进一步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等工作,不断提高民族乡村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民族团结大发展。

  (永胜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张潇予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