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范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典型示范 >> 正文
芒市:旷世华章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1日 15:09:41  来源: 云南网-德宏团结报

原标题:芒市:旷世华章谱新篇

芒市是一个史诗的天空,厚重的历史文献横贯古今,对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翻开傣族的贝叶经,里面有一些朴实无华但又引人深思的话语:“讲话的声音要像糖一样甜,对小孩说话要像对自己的孙子一样和蔼,对穷人说话要像对上司和长者一样尊重。”“要经常打扫自己的旧居。”“不要使房屋的中柱歪斜。”读着这些句子,能领悟到以人为善、充满爱心、注重和谐、谦虚谨慎的傣族人民处事心态。

阅读德昂族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大段的歌词映入眼帘:“由于往昔多作恶,外凌他族内不睦。自私自利不修德,不敬长老及父母……惹得人神齐发怒。故劝后辈我儿孙,莫随前人恶劣行。外睦他族内修德,凡所到处内相亲。”古歌中体现出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反思,也从中感受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从很早的时候起,傣族和德昂族就居住在芒市这块土地上躬耕劳作,用辛勤的汗水孕育了早期的农耕文明。通过长期相处,建立了深厚感情,不但有共同的信仰,两个民族的语言也有很大一部分相同,习俗也基本一致。彼此还有亲密的称谓,傣族称德昂族为“傣崃”,意为居住在山上的傣族。

进入16世纪后,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和汉族先后进驻芒市,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崇尚真、善、美,憎恨假、丑、恶,爱好和平,以和为贵,满怀友善的思想理念以史诗的形式和其他传统思维定式在历史的天空中对接,构成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共建家园的基础。景颇族的《目瑙斋瓦》,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傈僳族的《创世纪》,无不涵盖上述内容。

以一年一度的景颇族目瑙纵歌为例,古歌《目瑙载瓦》的音符回荡长空,史诗中的宁贯娃是个英雄人物,坚强勇敢、富有爱心,能包容别人,其性格特征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相吻合。傣族历史文献中还有“弟兄祖先故事”的叙述,把傣族、景颇族和汉族说成是血缘上的“兄弟”关系,没有老居民与新移民之分。这类族源神话构建了傣族人民所认可的地方知识体系,在历史上对于维护地方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各民族的史诗精神底色都有一个美好的憧憬,爱好和平,追求幸福,向往平等、自由和谐而富裕的社会。当历史的脚步踏入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这个孕育了几千年的梦想终于翻开了历史的新篇。

1950年4月21日,潞西(芒市旧称)和平解放。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边疆,各民族一律平等。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开,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千家万户丰衣足食,企业改革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城镇建设改变了历史旧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全方位致力于农村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贫困问题,其规划之理想、措施之得力、投入之巨大、速度之迅猛令人兴奋和震撼。芒市在波澜壮阔的巨变中日新月异,沿着“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进。

我们的镜头聚焦在风平镇介桃村,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在这里迈开了强劲步伐,国家支持860万,群众自筹300万,共1000多万的资金注入一个68户321人的村落,改建民居、架设桥梁、铺筑道路、建造凉亭、设置花圃等。该村原本古朴生态,新项目建成后更是锦上添花,在乡村旅游的热浪中独树一帜,游人趋之若鹜。介桃村成为备受赞誉的团结村、富裕村,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村。

我们把视角缩小到建档立卡户张四家,全家5口人曾经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上有七十开外的父母,下有幼小的孩子,妻子嫌家庭贫穷而离异,贫困交加,举步艰难。实施精准扶贫后,张四家享受到扶贫政策,统一搬迁到坝区。乔迁新居后张四再次娶妻,并通过提高劳动技能,逐步走上致富之路。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芒市扶贫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长期以来,贫困群众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较为突出。2013年,芒市吹响精准扶贫的战斗号角,自此,一场大规模的攻坚战打响了。各族干部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投入战斗,各族群众彻底改变安贫乐道、不思进取的旧观念,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2018年9月,芒市退出贫困县序列,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回望历程,令人感慨和欣慰。多少人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奔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心血与汗水绽放出勤奋和智慧的火花,感人的故事书写在大山深处、流淌在开阔的江河之中。这些岁月,值得赞颂和怀念。

党和国家给所有的贫困户创造了福祉,江河的此岸与彼岸,大山的这边和那边,新建的房屋拔地而起,排列整齐,配套设施也全部完成。精准扶贫,没有落下任何一个兄弟民族,各族人民携手共进奔小康。“安得广厦千万间”是历史上的幻想,在今天却成为现实。

史诗从远古走来,烙印着各民族的历史记忆,堪称鸿篇巨制,字里行间闪耀着祖先的智慧和光辉。在这个充满激情与豪迈的年代,民族团结上升到更高层次。团结与进步相结合,推动社会革新;团结与繁荣同俱,缔造社会文明;团结与进步并举,筑梦美好未来。(张再学)

责任编辑:张潇予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