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护版纳印记 留住最美乡愁
作为著名旅居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令人神往,多元丰富的民族文化也吸引了大众,探路问寻划过耳畔皆是柔柔语调,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民族元素……如何让人对一个地方充满激情,脚步丈量之后渴望停留,落地生根还想为之奋斗?除了美景与美食,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只有热爱一方风情水土,才能促进一方繁荣发展。
让昔日过往成为西双版纳印记。西双版纳州成立至今,通过不断开发挖掘,曾经的傣王御花园、曼飞龙白塔、景真八角亭早已声名远播,野象谷、望天树、植物园等景点景区多年前已驰名中外,近年兴起的乡村旅游也带红了曼掌、曼远、勐景来等特色村寨,因茶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的布朗山、基诺山、象明、倚邦蜚声海内外;生态农副、傣药南药、胶糖茶麻等研发和加工技术随着发展不断精深,慢轮制陶、构皮造纸、古法酿酒、傣锦织制、金银锻造等传统技艺也成为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印记。澜沧江穿城而过记着往昔也唱着岁月的歌,在这座小城留下深深烙印,这些痕迹不仅是城市印记,更是我们记忆深处的“乡愁”和实现共同梦想的“思愁”。
让西双版纳印记形成特色亮点。西双版纳印记鲜明独特,除了眼见还有耳听,耳听之下有尘埋,尘埋背后有“洞天”,“洞天”之外青山入云。如何让深埋的一切重见天日,这就需要我们深层理解、深入挖掘、深度拓展。这些年来,各族群众在党的带领下结合昔日经验及本地实际先后培育形成民族文化旅游、橡胶种植、普洱茶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各族群众带来丰厚收益,特色产业优势不言而喻;随着全州紧密围绕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水、陆、空交通枢纽不断完善,通过民族文化和就医就学就业与周边国家相交相融,有力促进了跨境民族和谐及文化蓬勃发展,西双版纳也由道路尽头变为开放前沿。虽占据优势,拥有特色,但制约因素也不少,比如作为传统旅游观光地,更多时候停留在观景层面,文旅融合度不足,缺乏“景”后衍生,满足了视觉,却少了心灵震撼。
让特色亮点助力全面发展。西双版纳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要引流人才、展望未来,实现共同富裕、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首先必须夯实民族团结这一重要社会基础;其次要全力补齐各领域短板,坚定不移守护绿水青山、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新业态培育,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谱好开发开放协奏曲,在弘扬民族特色文化、深度挖掘特色资源等方面先试先行,以“突出重点、以点连线、以线铺面、以面成片”为原则,综合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各族群众团结一心除万难、破瓶颈、向前看,诗和远方就在眼前,脚步之下就是故乡。
西双版纳作为有着悠久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地区,不仅经历过岁月洗礼,各民族思想的火花也在其中碰撞迸发。我们迈入新时代接受新使命,面对新形势扛起新担当,在新阶段自然也要有新作为,更要以无限热爱倾满腔热血,为打造和谐繁荣的西双版纳不懈奋斗。(罕楠 景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