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绽放在土布上的花朵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7日 06:40:36  来源: 云南网-大理日报

原标题:绽放在土布上的花朵

□ 陆向荣 文/图

扎染,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不可或缺的一个文化符号。这些绽放在土布上的花朵,素雅高洁如凌寒而开的玉兰,在清冷婉约中散发着小令般的美。

“银针扎就天下绝版,巧手解开人间疙瘩。”这副对联,写的就是云南大理巍山的扎染。初春的暖阳下,一块块从云天泄下的蓝底白花、红底白花、黑底白花、黄底白花的窄幅布,如经幡飘舞,晒布的彝家女,左穿右梭,是惊喜,是陶醉,是仰慕……那场景,仿佛看到了彝家扎染的前世今生。

扎染的美,来自天然。巍山扎染,以蓝为主色调,蓝是天之蓝,却带着地气,蓝草的根现称板蓝根,《诗经》里“终朝采蓝,不盈一襜”,其采的就是蓝草。抚摸扎染花布的纹脉,就能号到植物的气脉,因它的坯布是用麻纺织而成的土布,染料是麻栗壳、黄栗树皮、板蓝根、紫草等植物的茎叶。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俗称“扎花布”。巍山是唐南诏国的发祥地,彝族扎染历史悠久,相传早在南诏时期,先民为了日常生活及民间歌舞需要,拾捡天然果实外壳,制作黑色染料,结合简单的天然植物染色法与民族图案制作早期民族服饰。从《南诏图传》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1000多年前,先民就懂得了“染采纹秀”。

巍山扎染布兴盛于唐宋,是当时人们的日常服饰之一,可它不是唐丝宋锦,它比丝绸粗犷,没有丝绸娇贵。看似简单的一块扎染,所使用的手法却是千变万化,线的捆绑有一圈还有多圈;穿针引线的走向,可以带出不一样的纹理线条;下针的方向也会让肌理变得不一样。正因如此,扎染布的美,就美在它肌理裂纹,有粗有细,似断非断,是一种非人工的自然冰纹,其传统工艺有着繁杂的制作工艺流程,是任何机械印染所无法达到的。

扎染的美,来自辛勤的劳作。时至今日,生活在南诏故土上的勤劳的妇女,仍保留着最传统的方式,用针线在土布上结扎花样,用植物的茎叶做染料,染出深蓝色,赭石色的土布。然后拆开事前缝制的针脚,一块原本单调的土布上,刹那之间就成了一幅质朴而美丽的画,花鸟嬉戏,彩蝶纷飞,朴素典雅,逸散着植物染料的清香。

千年的扎染工艺并未老去,2003年,巍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扎染工艺也被列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妇联还组织成立“妈妈制造”扎染产业合作社,带动千千万万的妇女靠手中的扎染技艺,添补家用,增收致富。经她们之手产出的扎染工艺品服饰、桌幔、壁挂、方巾等产品,深受游客欢迎,还出口远销日本、韩国。

在古城扎染街区发呆的时候,忽然间就有女子着一袭扎染布裙,袅袅婷婷在青石板的古街上缓行,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在悠扬的古乐声中走进三坊一照壁的古民居,墙上是一幅扎染制成的松下踏歌图,一张简单的茶桌,以蓝色的扎染为桌布,杯垫也是圆形的扎染布,一派古朴幽雅。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昔日的喧嚣与繁华逝去,而扎染这一朵绮丽的民族之花却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愈久弥香。许多扎染艺人,正用自己的匠心和执着,在一块土疙瘩布上书写着延续千年的扎染传奇……(陆向荣 文 图)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