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北走蜿蜒的长虫山上,来来往往的人们登上山顶,享受日出日落,将阡陌纵横的昆明城尽收眼底。而与山顶的热闹不同,在长虫山山脚下,隐匿着一个学者和他500平米的图书馆,正试图用书籍跨越这座城市与自然间的鸿沟。
博旅书馆 谢岳兰 摄
山脚下的图书馆
“我就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又很喜欢自然、喜欢读书,并且希望有这样一个地方提供给更多热爱阅读和自然的大人和小孩。”博旅书馆馆主方伟说。
从龙泉路拐上长虫山,走过一段蜿蜒的山路,就可以看见“博旅书馆”几个黑底红字的标识。这个被特意选址在长虫山山脚的书馆,有别于其他市中心繁华路段的图书馆,自有一股“绝世而独立”的意味在里面。
为什么把书馆建在远离市区的长虫山山脚?
馆主方伟是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博旅书馆仅是其业余所为、兴趣所致。他告诉记者,书馆的选址离不开现实原因。“在城市中心肯定更好,人流密集,但是成本也会很高。”在方伟看来,博旅书馆作为一个以自然博物为主的多元文化空间,必须要有足够种植花草树木的室外场地,这样才“有更多生命的气息”。而如果书馆选址在城市,场地空间则会受到限制。“长虫山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书馆建在这里,也能够更好地和自然融在一起。”方伟说,到博旅书馆的书友既可以看书,也可以到户外,到山上感受自然的魅力。“我想带给大家的是一个宁静、自然又充满自由的空间。”
博旅书馆于2017年建成,书馆内优雅的装潢、文艺的摆件、琳琅满目的书籍,足以洗清一路的风尘仆仆。那是瓦房、砖墙、旧厂房,是5000多册有关自然、博物、人文、艺术、文学等多个领域的藏书,当你推开博旅书馆的大门,大卡车的轰鸣声就销声匿迹,缠绕的绿色藤蔓自此延伸出的就是另一个世界。
博旅书馆 谢岳兰 摄
博旅书馆 朱啟红 摄
多元的文化空间
博旅书馆不仅是个图书室,还是一个自然博物馆。
2020年,博旅书馆与云南省图书馆合作,成立了云南省图书馆自然博物分馆,旨在打造一个自然知识博物馆,重点为读者提供经过专业人士精心挑选的自然科学类图书。
在博旅书馆的两层空间内,设有公共阅读区、标本手作区、投影教学区。据店员介绍,一楼的书来自省图书馆,都是跟自然、植物有关的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二楼的藏书则是馆主自己收藏和购买的。
而博旅书馆有别于其他书馆的地方就在于,除了阅读,任何人都可以在书馆构建的自然科学世界里畅游。书馆内有一面硕大的标本展示墙,汇集了各种见过没见过的动物、植物和种子标本,让人可以尽情沉醉于大自然的奥秘中。
方伟正在给孩子们讲解植物奥秘 供图
体验活动现场 供图
“它的核心是一个书馆,可以阅读,也提供外借。同时,这也是一个众创空间。”方伟介绍,书馆还有自然艺术手作工厂,是单独运作的青年艺术家工作空间,目前进驻的艺术家课程有蓝染、蝉绕画/民间传统图案、皮雕、陶艺、植物拼贴/花艺等,每周六为手作工厂开放日,会有专业老师带领大家体验不同的项目。与此同时,方伟在闲暇之余还会不定期组织大家登长虫山,采集花草制作标本,一起探索自然;举行“书影之夜”,读一本书、观一部电影、体验书馆的帐篷之夜。
“这个书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实际上我想打造一个以自然为主题的、多元的文化空间。”方伟告诉记者,虽然书馆可能面临拆迁,但他已着手新书馆的选址。未来的博旅书馆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三层空间,延续自然博物的内核,并更具文化活力。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实习生 朱啟红 谢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