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曲靖麒麟区:彩线编织“致富路”巧手绣出“幸福花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3日 16:13:49  来源: 云南网

  精美的彝族服饰、精巧别致的虎头帽、形态各异的挂件……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拖古村委会大罗白村张吉花家中,挂满了色泽鲜艳、别具特色的刺绣作品。隔壁的绣室里十多名妇女围坐在一起,一边飞针走线一边高唱彝族歌曲,让人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质朴平实又生机勃勃的农家画卷。

绣娘们围坐在一起刺绣

  “我想把彝族刺绣教给更多村民,让乡亲们一块学,一起绣、一同卖,形成产业,共同致富。”从9岁开始学习刺绣,有着40多年“绣龄”的曲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吉花自豪地说。

  前些年,张吉花所在的大罗白村的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种地,由于产业单一,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弱妇孺。

手工刺绣

  “以前,在我们村很多妇女需要照顾家,又没什么技能,想找个班上很难。我就带领他们一起刺绣,只要愿意来的我都毫无保留地把刺绣的手艺教给他们,有行动不便的姐妹,我就上门教,送货上门让她绣,绣好我又去取回来。农闲时我们会聚到一起绣,唠唠家常、唱唱歌,大家都很开心。”张吉花乐呵呵地说起刺绣日常。

张吉花指导刺绣

  2016年,该村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合作社,在张吉花的带领下,该村及周边村落很多农妇被培养成技艺精湛的“绣娘”。合作社由刚开始的20余名绣娘,发展到现在的270多名绣娘。绣娘们按件计酬,有些绣娘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即使有些绣娘白天忙农活,晚上空闲时间才绣,一个月也有1000多元钱的收入补贴家用。

  2019年,张吉花被评定为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慕名来找张吉花学刺绣的人越来越多,刺绣产品的订单也越来越多,2022年,除帽子、背篼、围腰、挂件外,彝族服饰就销售600余套,套装售价均达2600余元/套。

刺绣产品展示

  “我们的刺绣产品都是采用传统的彝族刺绣手法,工艺独特、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刻,很多彝族同胞会特意找她定制婚服,今年已经接到2000+订单,目前三年的订单都已订满。”张吉花带领绣娘们共同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大罗白村被评为云南刺绣名村

  眼下,刺绣不仅成为大罗白村特色产业项目,还成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该村被评为云南刺绣名村。背着娃、绣着花、养好家的“绣娘”,用自己的巧手“绣”出了自家的好日子。

  云南网记者 牟燕红 通讯员 张红仙 崔媛晶 段琼会 刘武俊 曹文奇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