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通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
以共同理想引领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形成从干部到群众覆盖全社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教育体系,引导各民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从心底爱党爱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1750期62万余人次,组织各级各系统专题测试12万余人次。大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省级73所、市级71所。
以共同语言带动人。坚持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年度考评,组织100名少数民族校长、教师到上海参加普通话培训,举办双语教师培训班2期368人次,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深入开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创建“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学校”1029所、语言文字普及村177个,全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达95%,11县(市、区)全部通过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评估认定。
以共同价值凝聚人。深入实施红色扎西品牌提升工程,学习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充分挖掘弘扬交融互通、扎西会议、恢复重建和移民搬迁“四种”精神,引领各族群众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树牢家国情怀、厚植爱国情感。
以共同文化感染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书香家庭·亲子朗读”等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立足“扎西会议”“乌蒙回旋战”等红色文化资源,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利用扎西会议纪念馆、罗炳辉将军纪念馆,全面深入持久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红色故事;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成彝良石榴红主题街区、绥江金江石榴红文化长廊等一批突出中华文化符号为主要元素的实物载体,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以共同追求激励人。全面加强全民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市荣获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59个、先进个人225名,全国、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2个,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个、省级文明城市5个,选树全国“最美家庭”7户、省级19户,推荐认定全国劳模3人、省级劳模6人,推选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1人和中国好人4人、云南好人10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精神和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 昭通市民宗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