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范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典型示范 >> 正文
【幸福澜沧 团结花开】班利村:摆舞之乡筑牢团结情,多方融合共走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3日 20:19:08  来源: 云南网

班利村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12公里,国土面积约42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2022年末全村常住人口有947户3438人,其中,拉祜族2738人,占总人口79.64%。这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牡帕密帕》传承基地,也是拉祜族传统舞蹈“摆舞”的发源地和重要传承基地,被命名为“拉祜族摆舞之乡”。近年来,班利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探索“农业为根、文化为魂、旅游为形、治理为本”发展路径,绘出农文旅产业融合的振兴画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跨步”发展。

党建引领,筑牢创建工作“新根基”

班利村利用支部主题党日、火塘党课、党群联席会、“学习强国”等载体平台深化“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擦亮“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兴边疆”普洱党建品牌,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党员干部带头不定期到红色教育基地为各民族群众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经典,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利用县幼儿园挂联帮扶契机,面向全村儿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39场198人次,切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近年来,班利村共开展集中学习48期2000余人次。

加快融合,拓展文旅发展“新路子”

班利村通过“传、帮、带”促进“三培养”,以先进带后进、师父带徒弟、长辈带晚辈结成党群互助对子76对,为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张娜算、李扎袜、张东妹等10人成功申报为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村小学通过开办“摆舞”特色课间操,将摆舞融入学生课间活动中,使学校成为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2020年,班利村协调上海市黄浦区计划援助边疆民族地区百万资金,实施班利大寨民族文化展示设施及周边配套优化建设项目,升级打造民族文化舞台、民族文化传承展示馆等;以保护传统干栏式建筑为主基调,以葫芦、犬牙等传统文化元素对闲置宅基地进行改造提升,形成与自然生态相协调、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独特民居,进一步夯实“摆舞之乡”文旅融合硬件基础。依托黄浦区区域化党建平台,引入上海专业化企业,对边疆民族地区歌舞节目、舞台演出进行公益指导,2020年,12名村民走出大山到上海展演,代表普洱市推介文旅资源,对外展示澜沧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班利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

此外,村党支部牵头组建澜沧班利拉祜啵喋演艺有限公司,把分散的民族文化整合起来,重新规划发展定位,组织群众抱团发展;邀请县文化馆对60名文艺队员进行形体训练和歌舞节目编排,达到公开展演水平。2022年,由11名村民参与演出的《摆出一个春天》登上春晚舞台。班利村还把“摆舞之乡”的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产出和发展动能,把临近机场的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推出《牡帕密帕》《快乐拉祜》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产品,探索出“党建+文化+旅游”模式,打造班利“摆舞之乡”文旅融合的新路子,户均演出收入从2016年38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0000余元。一批村民通过做导游、讲解员,开办农家乐、小吃店、民俗工艺品店等方式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推动了村集体持续增收,加快了班利村的开放交融。

班利村还组建传统文化联艺队4支,利用葫芦节、新米节、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邻里互助”“敬老孝老”等主题文化活动,促进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争创工作,持续开展“身边好事我来说·身边榜样我来学”活动,通过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娜倮、全省优秀党员姚芳等先进事迹,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引导全村各族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共同向现代化迈进;推行党员干部轮流坐班值班制度,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活动、为民服务、协商议事、文化宣传”功能,不断提升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资源整合,点燃共同富裕“加速器”

班利村依托中国工程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技术力量,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落实力度,提升传统农业质效,实现茶叶、甘蔗、水稻、玉米等传统产业5年持续增产增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阳光雨露、生态环境下实施无害化栽培瓜果蔬菜,打造“一村一蔬菜一基地一特色一示范”新型农业样板。依托生态蔬菜园艺博览园项目建设,班利村以“支部带动+流转土地+基地务工”模式,带动27户农户盘活300亩土地,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收益为目的,积极调整种植业作物,将山地变成菜园,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瓜果蔬菜产业;将9户农户闲置民房打造成民宿,由支部进行管理运行,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结合“万亩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园”规划,以“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盘活2654户农户万亩土地,实现户均增收2万余元,带动各民族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近万人。

班利村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采取土地流转、吸纳务工、订单收购等联结机制,将27户84人“捆绑”在瓜果蔬菜产业链上,并将其培养成新型农业科技员,在提高种植技术的同时实现户均增收1万余元;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值班值守制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通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2022年以来销售产值达30万余元,培育出一批热衷于为家乡代言带货的民族网红主播。

依托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契机,班利村还引进高校人才帮扶团队,搭建校企培训平台,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文化、送培训、送项目、送服务“五送”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培育多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动各族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不断壮大技术人才队伍,绘就农文旅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澜沧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赵津津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