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位于国道214线旁,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有3个村民小组180户676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竹塘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这一目标,在蒿枝坝启动了特困民族跨越发展生态移民新农村示范项目,并紧紧抓住中国工程院及朱有勇院士专家团队帮扶契机,依托强大科技人才力量,全面推行“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几年之间,蒿枝坝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群众经济收入实现翻天覆地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特困民族跨越发展生态移民新农村示范点,并于2020年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
曾经的蒿枝坝茅屋简陋,人畜混居,居住分散,致富无门,拉祜族群众的生活一直牵动着省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竹塘乡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立足实际编制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特困民族跨越发展示范建设五年规划(2012—2016年)》《云南省“3121”工程竹塘乡示范建设规划》等指导性文件,成立建设规划实施领导小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在蒿枝坝展开了以生态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重点的特困民族跨越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对散居在蒿枝坝周边山上的8个小寨100多户拉祜族村民逐家逐户开展新村建设宣传动员。2014年初春蒿枝坝拉祜新村建设完成,原先散居在蒿枝坝各处的拉祜族群众集中搬进了户均84平方米、宽敞明亮、水电俱通的安居房,新村内小学、卫生室、警务室、活动广场等一应俱全,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拉祜族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带头人。
2015年,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进驻蒿枝坝,开展科技扶贫,建立“科技小院”,陆续开办了冬季马铃薯、蔬菜、林下三七、中药资源、茶叶、畜禽养殖等实训课程5期46班次;并通过院士指导班、科技特派员等帮扶机制,走进田间地头,现场教学,手把手指导群众生产,努力将本地农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为懂技术、有能力的“土专家”,实现人才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在朱有勇院士团队帮助下,蒿枝坝党支部科学制定短、中、长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冬早蔬菜、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打牢基础。2019年底,蒿枝坝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1158元增加到2022年末的14137元,成为全国科技帮扶的典范;由“科技小院”培训出来的多数学员目前已成长为当地致富能手、合作社及企业负责人,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在过去,蒿枝坝村民环境卫生意识相对薄弱。村党支部决定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房前屋后“三包”制度和全村大扫除制度,由党员干部分片包组、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全面开展“五乱”治理,加大“四旁绿化、四地绿化、庭院绿化”建设力度。部分村民主动让出个人土地,与邻里共同植下“团结林”“芳草地”,山坡成森林、道路有林荫、庭院结花果的蒿枝坝呈现一派宜居宜人景象,于2022年成功入选云南省省级绿美村庄。与此同时,村党支部还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组建芦笙舞文艺队,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庆日开展芦笙舞、《牡帕密帕》等各类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持续促进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村组致富,努力将蒿枝坝建设成为集“科技示范、生态绿色、民族特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美丽拉祜山乡,在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方面作出新的示范。
澜沧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 供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