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范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典型示范 >> 正文
【幸福澜沧 团结花开】老达保:民族团结心向党,幸福生活唱出来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5日 16:15:28  来源: 云南网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位于县城东南部,是一个拉祜族聚居的小组,全组户籍人口119户503人。老达保立足实际,以民族团结进步为核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根据“文化赋能,振兴乡村”发展要求,将传统民居、民间歌舞文化与乡村旅游、文创艺术相融合,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探索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符合村情、具有特色的致富增收新路子,推动拉祜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边疆稳定。

  组织引领,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酒井乡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党委会议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做到创建工作有研究、有部署、有落实。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酒井乡建设了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业务过硬的干部队伍,积极推进双语宣讲,促进党的民族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乡党委带领各族群众通过歌舞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展示美好新生活,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文化引导,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发展路

  老达保有优越的地理和人文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保留和传承较为完整,仍然保留传统干栏式建筑风格,是个拉祜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的村寨。村民们虽然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甚至连乐谱都不认识,但是凭借热爱劳动、酷爱歌舞、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执着追求,创作出了300多首民族民间歌曲,并参加了中国原生态民歌大赛、上海旅游节、中国桑植民歌节、昆明国际旅游节、中国原生态民歌展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打响了知名度和美誉度,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老达保倾力打造“乡村音乐小镇”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村民能歌善舞的优势,2006年以来,先后成立雅厄艺术团、原生态组合“达保五兄弟”等民间文化艺术表演队伍,2013年成立普洱市第一家由农民自发、自创的演艺有限公司——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共有200名演员,全部来自本寨各族村民,以“公司+农户”的模式运营,积极探索既符合市场规律又符合文化艺术创作的新型经营模式,在保留、保护原有的民族文化基础上进行开发,使老达保旅游文化产业管理、经营模式更加规范。

  多年来,老达保依托于民族文化优势,大力发展具有鲜明边疆特色和淳朴民族风情的文化旅游,将孔雀舞、象脚鼓舞、芦笙舞、摆舞、三脚歌等特色民族舞蹈相互融合,推陈出新,创作为引人入胜的文旅深度融合项目,展示老达保多声部无伴奏合唱及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打造“绿色金三角”旅游环线,不断开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潜力。

  其间,老达保在原有的地理和人文资源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挖掘提炼,吸纳外面的先进文化,打造了独具韵味的《快乐拉祜》——老达保拉祜风情实景演出项目。该项目分拉祜传统文化、风情展示和歌舞展演,6年时间完成就地演出800余场次,应邀外出演出730余场,实现演出总收入587余万元,各族群众分红450万元。为当地拉祜群众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促进产业融合。老达保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12个、市级“非遗”项目2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

  依托丰富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达保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将拉祜族摆舞、芦笙舞、吉他弹唱等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打造成乡村旅游“标杆”项目,不断提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内涵,促进文旅产业不断融合,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老达保还将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优秀民间艺人作为重要工作,发挥他们在保护、传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带头示范作用。雅厄艺术团、“达保五兄弟”组合、“达保姐妹”组合,先后受邀到国内北京、上海、广州、广西、湖南,以及日本、希腊等地演出,他们带着吉他走上了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等音乐殿堂,参加了央视《星光大道》《民歌·中国》《梦想合唱团》等栏目录制,不断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字招牌。

  特色旅游,激活民族团结进步新业态

  老达保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将特色村寨建设与生态旅游、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等相结合,整合各类资金,修建原生态歌舞表演广场,完善村寨游览道路、景观步道等基础设施,引导群众按规划建设民居、民宿,在寨子周边种植经济林果和花木,将田园变景区、茶园变公园,提升乡村整体环境,促进新业态的发展。此外,提升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及芦笙坊、陀螺坊、青竹坊、艺织坊、茶吟坊、根雕坊、舂香坊、耕具坊等民族民俗农耕文化展示区,利用土地、气候等优势,因时而耕,开发新业态,推出老达保蔬菜园、彩色稻田等田园观光体验项目,带领各族村民开设民宿客栈4家、农家乐10家。游客在欣赏完拉祜民间文化艺术之后,还能感受原汁原味的拉祜族文化生活,品尝拉祜族特色美食,体验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民宿等。

  老达保以“党支部+景区+农户”的模式,把分散的景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扶持老达保各族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发展拉祜族服饰、民族包包、纪念品等手工业,开办特色产品销售点20余家,各族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鼓起了“钱袋子”,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民族团结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澜沧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