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朗镇佛房社区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城区东南面,下辖17个居民小组,居住着拉祜、佤、汉、哈尼、彝、傣等10多个民族的居民21156人,少数民族占社区总人口的72%。自2003年成立以来,社区本着“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的工作定位,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呈现出民族团结、邻里互助、社区和睦的良好局面。2014年以来,佛房社区先后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下好“一盘棋”,精心部署创建工作
佛房社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按照“党建带创建”工作思路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与创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等工作同部署,坚持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民族工作,传达学习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检查创建工作进展,解决突出问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等列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专题培训的重要学习内容,不断提升社区“两委”和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佛房社区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居民代表大会、群众大会、文体活动、技能培训中,做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逢会必讲,逢学习必讲,逢节庆日必讲”。在社区服务站、主干道、商超等人流密集处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栏、展板海报、景观小品,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社区微信群、小喇叭、LED屏等持续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意义,切实提升辖区群众对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拧成“一股绳”,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佛房社区整合社区资源,建立民族文化活动室、文化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各族群众开展交流联谊活动提供场地;引导居民组建“和谐文艺舞蹈队”等业余文艺服务队,自编自导讴歌民族团结进步、讴歌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歌舞、小品等文艺作品,年均开展演出10多场次,累计参与人数达1万多人次,通过文艺演出增进邻里情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共识。此外,佛房社区深入挖掘社区丰富多彩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居民自发排演的孔雀舞、芦笙舞、棕扇舞、烟盒舞等传统舞蹈多次代表社区参与县里的舞蹈比赛,并与其他社区进行交流演出,成为社区重要文化名片。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组织开展“石榴红·颂党恩”“民族团结百家宴”等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在同台共舞、同桌共餐中共叙民族团结情,架起连心桥,在“润物细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化“一家亲”,便民服务暖人心
佛房社区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文明实践、协商议事等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计生、社保、残联、教育、法律援助、就业咨询等服务事项就近办、集中办、一次办,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区与辖区单位积极衔接,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儿童之家,拓展党员志愿服务网,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健康义诊、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解决子女教育、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困难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对辖区困难群众、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开展“敲门行动”、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服务,不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各族群众身边,引导各民族坚定不移跟党走。佛房社区还将社区划分为21个网格,设立三级网格员42人,四级网格员541人,进一步完善“社区—片区—居民小组—楼栋—单元”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各网格责任人在责任区内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排查、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把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作为排查重点,确保“抓早抓小”,推动日常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自社区建成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长期保持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澜沧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 供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