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创立于1982年,位于勐朗镇,现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共有教职工207人,其中少数民族94人,共有54个教学班(初中22个、高中32个),学生2661人,其中少数民族1999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近年来,先后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同心同力同行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澜沧县民族中学正确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创建工作全面深入。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建和学校日常工作计划,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联席会等定期安排部署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学校党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等。
澜沧县民族中学通过集体教学研究,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健全课堂管理制度,完善教师的岗位职责,进一步促进创建工作落细落实;利用党总支“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教职工大会”等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民族政策法规,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的思想认识,促进民族工作扎实推进。
同音同频共振,扎实推进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澜沧县民族中学紧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目标任务,持续开展各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各族师生“手拉手”“心连心”共促民族团结进步。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校在思政课、历史课上加强民族政策和基本国情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设中华文化大课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把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师生心中。利用“开学第一课”、每周日晚自习开展主题班会,围绕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等进一步深化各民族学生民族团结进步自觉,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石榴籽”。学校还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各年级开设口语训练课、写字课,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增强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
此外,澜沧县民族中学通过“国旗下的思政课”开展主题演讲比赛、民族团结故事诵读、“我为祖国点赞”合唱等活动,形成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将民族歌舞、服饰等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体育等课程,通过开展民族课间操、民族服装绘画展、民族歌舞会演等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引领学生书写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青春篇章;通过杏坛大讲堂开展家乡推介会、配音大赛等活动,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深植各民族师生心中。学校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情景式教育,让学生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养分,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在校园广播站开通《校园透视镜》《红色故事会》《纵览天下事》等栏目,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见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还在校门两侧设立中华文化墙,展示各民族服饰、饮食、建筑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性的认识;设置民族团结教育专栏,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展示学生“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优秀作文、绘画、书法等作品,不断激发师生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孔子文化园,利用立体景观、艺术雕塑、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孔子生平、儒家经典,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坚持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坚持实行各族学生混班教学,促进各族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交往融合中持续凝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共识。
澜沧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 供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