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范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 典型示范 >> 正文
【幸福澜沧 团结花开】李娜倮:盛开在拉祜山寨的“麻栗花”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1日 18:09:46  来源: 云南网

60多年前,一曲《婚誓》、一部银幕经典《芦笙恋歌》令拉祜族为世人所知;60多年后的今天,一首《快乐拉祜》使拉祜文化走出云南、走遍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人们记住了一位用心在歌唱的少数民族歌者——李娜倮。

李娜倮,一个普通地道的拉祜农家妇女,既没有上过一天的音乐学院,也没有受过一天的专业训练,却凭着对民族音乐的炽热之情,用她那双整日拿着农具干活的粗糙之手谱写出了一首首旋律动听,歌词朗朗上口的歌曲。仅因热爱音乐,她甘做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带领着老达保村民用歌声唱出幸福生活,让老达保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断崛起。

用歌传承拉祜文化

“我没有多少文化,最怕的就是说不出自己心中的所想。所以,我要努力学习,才能把自己所学的东西世代相传下去。”怀揣这样一个理想与愿望,为了创作出更多老百姓喜欢听、都能唱的歌曲,为了保护、传承和弘扬拉祜族优秀传统文化,李娜倮一方面积极参加村上组织的“双语”学习,一方面努力向她的父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芦笙舞代表性传承人李石开)学习拉祜文化,并真正做到身体力行。

2002年,老达保成立了拉祜雅厄艺术团,团长是李娜倮的父亲李石开。可艺术团成立之初队员不多,因此,有音乐天赋的娜倮与弟弟扎努、扎思率先报了名。李娜倮心想,要传承并弘扬村里的拉祜文化,艺术团必须不断发展壮大。为使拉祜雅厄艺术团全面展示绚丽多彩的拉祜文化,她积极主动承担了宣传、组织、动员等大量工作。其间,虽然大部分村民都能积极参加演出训练,但仍有少部分村民认为参加演出排练会耽搁许多农活,在排练时没有积极参与。李娜倮总是怀着宣传弘扬拉祜文化的心愿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让群众积极参与到传承和弘扬拉祜文化的各项活动中。在她的大力宣传动员下,艺术团成员从成立之初的4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250多人,全村自创的拉祜族民歌达到了300多首,其中李娜倮个人创作的歌曲就有30首之多。她还创造性地将党建、脱贫攻坚、廉政文化、禁毒防艾、民族团结等政策法规和有关知识编排成“本土”民族曲目,广泛传唱。

为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工作,李娜倮还受聘到酒井乡勐根村完小担任双语教师,专门向1—5年级学生讲授拉祜文化。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雨,酷暑还是严寒,除应邀外出演出等特殊情况外,她都一如既往,从不间断,始终坚持每周到勐根村完小给学生们上三节拉祜文化课,教孩子们跳摆舞、弹吉他。同时,她还带领村民开展民族贺歌、礼仪歌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学唱活动,带头跳民族健身操、三跺脚、拉祜摆舞等,动员自己的丈夫张扎思加入到传承拉祜文化的行列中,到学校或在村子里教小男孩吹芦笙、跳芦笙舞。在她不懈努力和坚持下,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保护。

如今,老达保村民不分男女老少,几乎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的乡村歌手、民间舞蹈家。老达保村声名远扬,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被誉为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2012年,获得了“第四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荣誉称号。

用歌走出致富之路

老达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是普洱市第一批文化传承示范村,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省级1人。常年开展的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主要有芦笙舞、老鹰舞、马鹿舞等83套,摆舞99套。村民能自然熟练地演唱无伴奏和声,特别是以《打猎歌》为代表的多声部合唱,表现力极为丰富。随着拉祜歌声的飞扬,从2005年开始,澜沧原生态的拉祜民族文化一步一步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乡村旅游的升温,也让艺术团的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但李娜倮看到,这并不能让拉祜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也不会让村民们告别贫穷落后,老达保人需要走出去,就需要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之路。

按照“保护文化—挖掘资源—打造品牌—构建产业—促进增收”的思路,2013年6月29日,以老达保寨村民为经营主体的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李娜倮任副董事长。为了杜绝照猫画虎、千村一面情况的发生,李娜倮在带领村民发展中,深挖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快乐品牌,按照现代旅游消费特点,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旅游业态,充分挖掘特色乡村文化,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采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特色村寨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2013年9月,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打造的《快乐拉祜》——老达保拉祜风情实景演出项目正式与观众见面,项目分拉祜传统文化、风情展示和歌舞展演。拉祜族原生歌舞《快乐拉祜》充分发挥老达保寨擅长多声部合唱优势,将全县各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优秀的歌舞节目和拉祜族独特的风情在舞台上集中展现出来,让广大观众充分感受到了“快乐拉祜”无穷的文化艺术魅力。通过试营业,老达保打响了品牌,站稳了脚跟,闯出了一条文化脱贫、文化致富的发展之路。据统计,自演艺公司成立至今,就地演出760余场次,接待游客12.5万余人次,实现演出收入430万元,群众分红345万元,演艺人员年人均分红达17285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2万元,演出分红成为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还带动了餐饮、住宿、手工制作和农特产品等产业的发展。

2020年,老达保村民小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1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00元,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90户396人脱贫。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公司被评为“云南省文化产业扶贫示范企业”,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选题入选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李娜倮先后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二十大代表,并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劳动模范、云南省“云岭楷模”等荣誉称号。曾经的“后进村”“贫困村”,如今成了富裕村、明星村,老达保在拉祜山乡奏响了“唱歌跳舞”实现脱贫致富的新乐章。

用歌唱出民族自信

受父辈影响,李娜倮13岁就学会了吉他弹唱、跳舞,16岁开始学作词作曲。多年来,乐于思考分析,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的她已创作出了《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真心爱你》《感谢共产党》等30多首广为传唱的歌曲。2005年,李娜倮与雅厄艺术团部分成员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大舞台精彩亮相。此后,面对每一次机遇,李娜倮始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把它当作磨炼自己意志品质、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倍加珍惜和努力。2006年1月,她应邀参加了云南省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6月,赴广西参加广西电视台“飞得更高”文艺晚会。2007年荣获“神州大舞台”——“魅力家庭秀”月冠军。2008年,到中央电视台“倾国倾城”栏目录制节目。2010年,获全国青年歌手普洱市片区原生态唱法一等奖。2011年参加普洱梦想合唱团,并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梦想合唱团”节目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通过努力,李娜倮获得了诸多殊荣。之后,她还带领着村民走出山寨,把拉祜族歌舞带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繁华的大都市,快乐拉祜人的歌声,传播到大江南北。她创作的《快乐拉祜》《新年快乐》等歌曲在央视“魅力十二”“倾国倾城”等栏目中播放。现在,除了《婚誓》这首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拉祜经典歌曲外,在全国各地演出唱得最多的就是《快乐拉祜》《真心爱你》《实在舍不得》等歌曲。李娜倮成了宣传澜沧、传播拉祜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同时也永远是面鲜艳的旗帜。说起李娜倮,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道:“她在村里比一个真正的爷们还可靠。”

在李娜倮的影响下,现在村子里80%的村民都会弹奏吉他,最老的有七旬老人,最小的还是求学幼子。“达保五兄弟”组合是从老达保村走出的一个演唱组合,现在依然活跃在全国各地晚会、联欢会等舞台上。他们在李娜倮奋斗经历的激励和鼓舞下,也开始自己创作拉祜歌曲,自信地唱响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如今,像他们这样扛起锄头能下地,背起吉他上舞台的草根艺人在澜沧县有上百个,他们弹奏吉他、吹起芦笙、跳着摆舞,在用音乐唱出新时代致富新生活的同时,更加自信地用音乐与世界对话,用音乐歌颂共产党,歌唱新生活,歌唱中华民族幸福大家庭。

澜沧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赵津津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