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理论评论 >> 正文
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5日 11:01:55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李田伟 李创

  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表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重要文献,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理论力量、政治智慧和精神能量,凝聚起推进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满足时代之需,扣紧团结纽带。理论是意识形态的基石。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融合发展与华夏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已然共同熔铸、形成了中华文化认同,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各民族需要保持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需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中国发展巨轮胜利前进。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构筑精神家园,凝聚民族血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属于精神文化认同的范畴,是在多元一体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寄托及价值认同的总和。同时,中华民族又非常重视“因俗而治”,主张求同存异,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正是对这些思想和文化的高度认同,使得在历史上中国无论经历多少磨难,依然能够作为泱泱大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成为世界上唯一保持文化传统不间断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经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中华民族已从自在的民族变成了一个自觉、自为、自强、自新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同和根本归属。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才能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推进共同富裕,吹响复兴号角。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实质是实现“现代化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切实夯实物质基础,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推动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从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从天山南北到西南边陲,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下,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自信心、团结志、行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讲好中华故事,打造传播名片。用中华民族故事凝结起对历史的反思和继承。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就要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讲好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的革命故事,讲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涉民族宣传做得好不好,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形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善讲中华民族的故事,叙事析理,寓理于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可感可触、可亲可及,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此外,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生态,要提升主动设置议题和引导舆论能力,强化技术赋能,主动提升全球媒介沟通和传播能力,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逐步在国际舆论中形成以我为主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使中国声音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作者分别系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杨景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