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打造精品工程 更好造福人民——以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工作为例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1日 09:07:23  来源: 中国民族报

  原标题:打造精品工程 更好造福人民——以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工作为例

  作者:刘祖雄 刘灿

乌东德水电站一景。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交界处,是金沙江下游四个巨型梯级电站的最上游梯级,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89.1亿千瓦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工建设并首个建成投产的千万千瓦级巨型水电站,是“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和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工程。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更好造福人民。

  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川滇两省4个市(州)、10个县(区),移民集中在凉山州、楚雄州,移民人口共3.39万。参建各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探索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相关做法及经验可为后续民族地区水电开发推动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主要做法及成效

  推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乌东德水电站工程总投资达千亿元,有力地带动了民族地区钢铁制造、建材加工、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库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近十年,库区各县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均超过同期周边县区平均水平。在电站建设及移民搬迁的带动下,库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第一产业效益更优,移民群众种植葡萄、西柚、牛油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收益显著提升;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在电站建设及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促进下,库区工业产值显著增加;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依托高峡平湖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库区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大幅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满足移民搬迁,共建设了25个集中居民点,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的“四通五化”,移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在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居民点,结合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建筑风貌打造,建设火把广场、泼水广场,方便各族群众开展特色节庆活动。结合区域交通规划,新(复)建连接川滇两省的跨金沙江大桥5座,在昔日红军长征渡江的皎平渡、龙街渡、洪门渡建起了3座跨江大桥。此外,新(复)建等级公路177公里、各类农村道路160公里、码头渡口41座,区域交通路网优化提升,极大改善了当地各族群众的出行条件。

  大力推动生产恢复发展。为保障移民群众农业生产,调剂生产用地2.4万亩,并开展土地平整和熟化,完善生产道路、水源渠系等配套设施,改善了各族群众生产耕作条件。各地积极探索“公司+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果蔬、花卉与农旅特色产业。用好国家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持续开展移民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库区群众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此外,三峡集团鼓励乌东德水电站各参建单位面向民族地区招工,实行本地化用工,累计吸纳库区各族群众近8000人次。其中,三峡集团乌东德区域一线单位聘用少数民族职工71人,20人已成长为管理人员或者技术骨干。

  创新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在移民安置规划中充分考虑移民群众利益,合理确定移民安置补偿标准,并适当照顾库区周边及安置区周边各族群众,改善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努力让各族移民群众受益。积极探索建立水电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协同推进产业帮扶模式,三峡集团与川滇两省深化拓展企地合作,充分利用水电输配电优势,打造风光水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探索将部分收益用于支持地方发展与移民后期帮扶。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参建各方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工作全过程,尊重移民意愿建设互嵌式移民居民点,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规划设计移民房屋及公共建筑,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各族群众明事理、顾大局,服从国家安排,按期完成搬迁安置,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多年来,三峡集团持续在乌东德库区实施“三峡娃娃行·乌东德库区行”,让各族少年儿童亲身体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助力凉山州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帮助学龄前儿童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关启示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在规划阶段广泛听取各族移民群众意见,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移民安置规划;在实施阶段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层级领导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切实为各族移民群众解决搬迁安置及生产生活中的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后期扶持工作中,坚持党群共建、群众共商,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族移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企地党建联建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共谋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兴旺是库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库区具备基础设施完善、风光水等自然资源禀赋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等突出优势,参建各方引导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库区产业发展,创新产业经营组织方式,将库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加大移民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机制研究,妥善处理好保障集体利益与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确保可持续发展。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鼓励有资金、技术优势的劳动力返乡创业,健全致富带头人的选拔培养、激励管理机制,吸纳更多返乡创业者成为致富带头人。

  整合资源开展后续帮扶。用好用足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乡村振兴政策及项目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资金等要素,形成推动库区后续发展的合力。整合各类政策、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加大对移民开展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发展新模式等生产和经营的支持,积极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等金融政策工具,加大对库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

  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水电移民工作全过程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移民安置规划阶段,充分尊重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着力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在移民安置实施阶段,把移民新村建设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小镇)结合起来,提高居民点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注重发掘和保护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在相互交流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移民后期扶持阶段,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搭建促进各民族心灵相通、文化交融的桥梁,促进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

  (作者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移民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