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追溯历史荣光,领会、传承和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在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的殷殷嘱托;在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与张桂梅老师亲切交流,聆听女高学生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这是云南民族大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动缩影。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了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其中,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在此之前,云南民族大学已4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研究院自挂牌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致力于服务新时代民族工作、服务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平台和智库,为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守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阐释“主战场”。研究院成员在CSSCI、北大核心期刊、中央级主流报刊等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研究》等专著60余部;承担4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承担其他课题40项,26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篇资政报告获中央或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此外,研究院成员承担《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云南卷》编撰工作,编制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被国家民委借鉴采纳。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人才培养“主阵地”。研究院依托学校民族学一级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研究院专家团队资源,构建完整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率先招收民族团结方向硕士生,民族学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水平排名进入全国前8名;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研究等课程;专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专家团队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公共必修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编写《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与实践》等校本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团队入选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多元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分别获国家民委、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民族团结进步育人体系写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同时,研究院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共建1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聚焦服务地方发展,当好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主力军”。研究院积极协助地方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第三方评估和指导工作,先后完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以及云南8个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第三方评估工作;协助云南8个州(市)、20余个县(市、区)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其中,6个州(市)及14个县(市、区)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此外,研究院为北京市以及云南省7个州(市)编制20余个民族团结专项规划,为打造新时代创建工作的升级版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聚焦宣传教育推广,擦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主窗口”。研究院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党员、干部与社会宣传教育体系,建成的首个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已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4万人次;创建民族学人类学微电子杂志公众号,建设了民族学、人类学(中国)数据库;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共同体”大讲堂,先后到西双版纳、迪庆等州(市)开展理论宣讲100余场次,并以“双语”志愿服务为特色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宣讲活动。
聚焦生动实践,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攻手”。研究院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指导、协助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2所学校均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民族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被命名为省级教育基地。
总策划:浦美玲 张正
统筹:段琪宇 曹璐 韩焕玉 包涛 赵家琦
记者:陈怡希
编辑:杨景涵 王波 时光远 李子楠
设计: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