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沧源县勐董镇龙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爱军:同心共筑幸福路 守卫边疆不换防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8日 10:53:36  来源: 云南网

  “‘爱’是佤族家里的大儿子,‘军’是希望我长大后成为军人,爱国、爱党、爱人民。”

  明眸皓齿,身着大红色佤族服饰,挎着布包,手上拿着一个用了10多年的水壶。初见赵爱军,56岁的他精神矍铄,介绍起自己的名字时侃侃而谈。

  对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龙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个身份,赵爱军十分自豪。从曾经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逐步发展至如今的家园和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龙乃村的巨大变化饱含着赵爱军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

  走在龙乃村的进村道路上,赵爱军回忆起村里修路的历程。

  过去,进出龙乃村仅靠一条崎岖的山路,通行十分不便。那时,村民总说“谁能把这条路修通,我们就信他”。

  修路很困难,但也是责任。赵爱军用3个月带领大家勘路线、挖路基,用脚丈量公里数,最终修通了7公里进村路,让村寨之间的通行困难成为历史。

赵爱军

  “现在,在龙乃村,只要一脚油门就可以直达县城,村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了。”赵爱军说,如今,龙乃村下辖6个自然村都通了硬化路。民生路通了,产业路也就通了。

  赵爱军带领村民探索林果种植、蜜蜂养殖等新兴产业,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3年,龙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万元。

  在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之后,赵爱军组建起村文艺队,邀请周边村寨群众在各类传统节日期间办起民族歌舞展演、“村晚”和“村BA”,多彩活动成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我们的村规民约第一条就写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心向党、心向国家,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热爱中华民族’。”赵爱军指着墙上的村规民约说,是党的好政策,让边疆的少数民族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赵爱军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平时,他骑着小摩托、挎着布包,进村入户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用汉语、佤语“双语”动员引导群众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赵爱军的引导下,每逢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龙乃村外出务工、上学的人纷纷回村,共庆佳节。各民族村民一同筹备美食、举办活动,亲如一家。

  沿着大路继续向前,没过多久,边境线便映入眼帘。

  龙乃村有3.9公里的边境线,边境线离最近的村民家仅200米。沿着边境线能看到一条路,赵爱军说:“这条巡边路,我每周都要走一遍。”

  56岁的赵爱军坚守在“为国守门、为国把关”的第一线。那个伴随他10多年的水壶以及一把佤族人民常用的手工刀,是赵爱军巡边时形影不离的“伙伴”。山高坡陡、道路难行,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的巡边工作一做就是20多年。

  考虑到龙乃村守边压力大,赵爱军给村民编了一段顺口溜:“户户都是哨所,人人都是哨兵,放牛就是在巡边,采茶就是在守边。”潜移默化中,龙乃村守卫边疆、永不换防的信念融入村民的血液。一直以来,各民族村民都在为守护祖国边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今的龙乃村,道路平坦宽阔、房屋错落有致,人们乘坐汽车能够直接抵达田间地头。佤族、傣族、汉族、布朗族等各族同胞,在这里携手共进。

  总策划:浦美玲 张正

  统筹:段琪宇 曹璐 韩焕玉 包涛 赵家琦

  记者 李春林 见习记者 隋鑫 李彤

  编辑:杨景涵 王波 时光远 李子楠

  设计:李雪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