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正文
昆明市富民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9日 16:26:33  来源: “春融微语”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统战·看基层】富民|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心聚力打造“五个家园”,全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经济发展为支撑 打造各民族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富民县始终坚持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各镇(街道)特色,坚持“一村一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罗免镇“以鹅兴业”发展“鹅经济”,养殖总量达150万只,总产值达1500万元。赤鹫镇“跨村联建”,由两村党组织领办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辖区企业合作推进大樱桃种植,带动35家农户示范种植大樱桃550亩。款庄镇打造百亩茭白示范产业,成立富民庄富茭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6个村改良茭白2800亩,成功进入“昆菜”产业体系。同时,创新“互联网+”模式,将农户种植的樱桃、车厘子、杨梅、红薯等农产品主动接洽供应到生鲜超市,上架供销小程序APP,与电商平台实现产销对接,让各类农产品搭乘电商“快车”销售到省外,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以精神文化为引领 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富民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在中小学开展“墨香润校园”、诵读中华经典等活动,开设剪纸、国画等课程,引导各族青少年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培养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将非遗、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有机结合,成功申报省市县级非遗项目37项,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3期,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8期。融合织布、传统打铁、酿酒、竹编等制作技艺体验,提升打造景区传统农耕文化博物馆,大力推广原创非遗歌舞《打荞舞》《板凳龙》《芦笙舞》等,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交融创新,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充分利用红军长征纪念馆、小松园战斗纪念馆、清河红军长征教育体验基地、赤鹫邵家大院等红色资源,讲好富民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以互嵌融居为助力 打造各民族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富民县充分利用全县社区“一家亲”工作站,打造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重点,以便民大厅、儿童服务室、居民议事厅等功能室为网点的“1+N”特色服务阵地,打造“邻里”议事机制、搭建“民主议事亭”,开展代办、体检、心理疏导、调解纠纷等上门服务,帮助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心理落差、文化差异、急难救助等突出问题,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传统节庆日为契机,举办“浓情腊八”“共述粽香端午情”等多形式、多样化跨社区联谊交流活动20期,开展春节展览、民族团结进步书画摄影展,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让各族群众在与邻为亲、与邻为善、与邻同乐中增进“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以生态文明为驱动 打造各民族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富民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和完善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处置体系覆盖率均达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通过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完成人工造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生态建设40030亩,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13个村建设成为国家森林乡村。持续抓好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监管力度,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为2.45,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依托境内丰富的“风、光、水”资源,把绿色能源产业作为全县五大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推动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绿色能源加快发展,已建成投资新能源项目6个、建成装机容量20.15万千瓦,在建新能源项目5个,总投资105.71亿元,打造可持续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为各族群众营造和谐宜居环境。

  以法治建设为保障 打造各民族和睦共处平安家园

  深入推动“平安富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一视同仁、一断于法的原则,认真落实“三个不能简单归结”,积极探索民族地区纠纷化解的新方法、新措施,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调解室”搬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以法制教育为先导,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民族政策法规纳入“八五”普法宣传规划,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宪法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格局,各族群众法治观念、法治素养不断提高,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富民县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