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正文
大姚县:互帮互助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4日 16:56:23  来源: 民族时报

原标题:大姚县:互帮互助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学习交流刺绣技艺

“鼻子尖上有露水,它就是健康的。还要看毛色,毛色亮、顺滑,一般就表示没有疾病……”在大姚县龙街镇石关村委会刘家村民小组养殖大户李晓芬家的牛场里,汉族小伙黎成才正在向李晓芬学习肉牛养殖技术。

刘家村民小组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村落,村内大部分村民主要从事养殖业,因此常有周边地区的村民前来学习肉牛、羊等畜牧养殖技术。对于李晓芬讲解的肉牛养殖知识,从饲料的配比到肉牛的日常健康检查,再到牛舍的清洁维护,每一个操作步骤,黎成才都认真地观察记录。“今年我想买几头牛来养,李晓芬在我们周边养牛技术是比较好的,我今天来也是向她学习一下养殖技术,积累一些经验。”黎成才边记录边说。

在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石关村,互传技艺的场景时常可见,彝族刺绣、农耕智慧等都在村民们的交流互动中薪火相传。村头巷尾,爱好彝族刺绣的姑娘们会向年长的绣娘虚心请教;田间地头,年轻人跟随着经验丰富的老农学习农耕智慧。

多民族的融合与互助成了石关村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今年全县推进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石关村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协作精神。“我们刘家村民小组是彝族村落,拉巴苴村民小组是汉族村落,这次污水治理中,两个村民小组长配合得好,大事小事都在一起商量,治理污水也干得特别好,村民们思想觉悟高,大家一起努力把生活污水治理得相当好。”龙街镇石关村委会刘家村民小组组长李洪说。

石关村距龙街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3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有316户133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村委会。在这里,不同民族的村民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积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携手共同发展。同时,我们也注重资源共享,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力,鼓励村民互帮互助,从生活点滴到村庄建设,全方位推动民族融合,将民族团结落实到每一次行动中。”谈起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龙街镇石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普云洪满心欢喜地说。

石关村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生动实践,正是大姚县乡村振兴战略蓬勃发展的缩影。大姚县境内汉族、彝族、傣族、傈僳族、苗族、回族等22个民族和谐共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37.9%。截至2024年底,大姚县先后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3个、示范单位3个、示范村22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小镇1个、特色村寨4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45个。2021年,大姚县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近年来,大姚县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氛围,着力强化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民生改善,奋力描绘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随着农业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文化的深入传承与交流,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姚县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共同奋斗。大家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融合中,共同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大姚县民族宗教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张正江)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