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金平县隔界村:边境线上的幸福村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7日 14:30:09  来源: 民族时报

原标题:金平县隔界村:边境线上的幸福村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金水河村隔界村民小组,与越南仅有一河之隔,“隔界”之名由此而来。“生产就是巡逻,生活就是守边”,是隔界村村民的真实写照。

隔界村党支部书记普玉忠的家距离62号界碑仅几十米。“把家安在边境线上,守着我们的国土,心里踏实。”普玉忠说。

在普玉忠的带动下,全村68户325人搬离原来的老隔界村,在距离边境线更近的地方建起了新村。

2021年以来,云南大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边境线上建成了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社区),金水河村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村里交通不便,村民们住的是土房,走的是泥巴路,靠山吃山,看天吃饭。”普玉忠说。

随着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建设,隔界村变了样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村民住进了干净明亮的小楼房,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等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不仅要让群众住进好房子,还要帮他们找到致富的新路子。”金水河镇党委副书记许耘说。

隔界村地广人稀,周边有连片的山地。长期以来,种香蕉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销路不广。“不能只靠一条腿走路,还要多渠道拓宽增收路子。”许耘说。

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隔界村党组织充分用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找到了黑姜种植的新思路。“黑姜不用过多管护、产量还高,亩产量最多能达到2吨,亩产值能达到六七千元。”普玉忠说。

于是,村党支部牵头创办种植养殖合作社,按照“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纳一批致富带头人为合作社社员,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黑姜种苗、推广种植技术、兜底收购,并在村中创办初级加工厂,为20多个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秋冬时节,黑姜收获了。隔界村村民高海把一车黑姜从地里拉回来,把黑姜的根须去掉后,直接送到合作社交售,每公斤售价为2.4元。“去年黑姜的收成不错,今年我又扩种了11亩,靠着种黑姜和香蕉,我家年收入将近20万元。”高海说。

“如今,党委、政府把我们村建设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我们住上新房子、有了高收入,守边护边更有了底气。”普玉忠说。(记者 曾永会 常超)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