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楚雄州推进彝绣产业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9日 10:11:54  来源: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网站

  原标题:楚雄州推进彝绣产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楚雄州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切实推进彝绣产业发展和品牌化建设,不断实现资源变产业,使楚雄彝绣成为一张亮丽名片,发挥了良好的经济价值,也有力保护了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楚雄州在推进彝绣产业发展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发挥其市场属性,把产业做强,不断夯实民族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

  不断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楚雄州加大对彝族刺绣产业的扶持力度,使其从过去的一家一户生活性技艺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涌现出一批彝绣企业、合作社、特色村寨等,成为大批绣工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23年,彝绣产业增加值超过2亿元,从业群众收入从2012年的500多元增加到2023年的3000多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楚雄实践,发展资源经济,离不开彝绣产业的发展壮大,彝绣产业已成为致富产业、民生产业。

  切实增强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楚雄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群众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诠释融入刺绣,展示于服饰之上,使得刺绣技艺与彝族服饰相生相伴并得以传承。彝绣是各族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的创造发展,记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信仰,既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价值取向。彝绣的孕育源于中国的农耕文明,其传承和保护离不开浓厚的乡土气息,但快节奏、智能化的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其逐渐丧失了传承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传统的刺绣技艺也面临传承后继无人的情况。非遗具有文化价值,保护好当地以彝族服饰为代表的非遗项目,既是保护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为发挥其经济价值和民生价值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有效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2016年,由国际名模、著名服装设计师马艳丽设计,以彝绣元素为主题的高级定制时装在2016北京时装周正式发布,引起了诸多关注。此后,楚雄彝绣不断出现在国际舞台,先后登上纽约、米兰和巴黎时装周,并成功举办了两届楚雄时装周。在国内外媒体关注和聚焦下,扩大了楚雄彝绣的影响力,彝绣品牌正逐渐以强劲的势头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使更多人通过楚雄彝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楚雄州民族宗教委)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