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德宏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边疆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5日 09:25:00  来源: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网站

  原标题:德宏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边疆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德宏州牢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德宏各项工作的主线,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安全稳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宏篇章而努力奋斗。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和“心向北京、拥护核心”教育实践活动,采取“农村小喇叭”“千堂党课下基层”“四下基层”等形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制发《德宏州关于深化党建引领边疆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认真贯彻落实干部工作、基层党建、人才工作、公务员管理等党内法规制度。全力打造德宏机关党建品牌,以“书记工程”全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瑞丽市创建全国、芒市创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城市,创新开展“三个一百”“十面红旗”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提升边疆基层党建品牌质量。全州共投入资金3.5亿元,实施44个“四位一体”建设项目、223个村级集体经济强村项目、57个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建成德宏边疆党建示范长廊。坚持好干部标准打造过硬队伍,在脱贫攻坚、强边固防、乡村振兴、服务营商环境等重点一线历练提拔使用优秀干部。建立完善“英才兴边”引育用留人才体系,16人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14人入选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建立省州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49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建在边境联防所,组织进到楼栋里,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创新“‘10联户’网格化+‘双积分’”管理基层治理模式,全州共建立3.2万个“10联户网格单元”。全面深化纪律作风建设,探索实践一体推进“三不腐”德宏路径,深入实施正风肃纪反腐“雷霆行动”,一体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深化纠治“四风”问题,建立健全“2+1+1”、州县乡村协同联动、片区协作监督等监督机制,构建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工作体系,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德宏边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按照“三大经济”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聚力“开放兴边、特色兴农、彰文兴旅”建支柱,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制村公路通畅率100%,在全省边境州(市)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芒市国际机场吞吐量位列全省前列,大瑞铁路德宏段加快建设,德宏成为中缅经济走廊的门户枢纽。水利能源基础设施持续加强,以龙江、麻粟坝大型水库等为代表的一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成为全省首个农村电气化州(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人居生活环境大幅提升,全州边境村全部建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特色兴农”主题鲜明,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发展,荣获“中国冬季鲜食玉米之乡”称号。全面扛稳70万吨粮食产量任务,持续保持粮食净调出州地位,全面开展农民增收行动,2023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牢牢守住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开放兴边”成效显著,率先在全国开展以大规模边贸为主的对外贸易,相继开放3个国家一类口岸、2个国家二类口岸、20条贸易通道,设立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德宏片区、瑞丽沿边产业园区等8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沿边产业园建设率先取得突破,336家企业新落户沿边产业园区,其中龙头性、标志性、引领性企业12家,2023年全州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29亿元、增长9.1%,对缅贸易额占滇缅贸易的三分之二。全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中缅民心相通,成功举办中缅智库高端论坛、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中缅边民大联欢、中缅跨国马拉松赛等国际活动,建成2个国门医院,实施对缅民生援助项目12个。中缅跨境劳务合作取得新突破,双方劳务协作迈向组织化、法治化、规范化。“彰文兴旅”欣欣向荣,重塑“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德宏”金字招牌,打造特色美食、生态绿色、边境旅游“三张牌”等旅游新名片,2023年全州共接待游客3068.21万人次、同比增长48.46%,实现旅游总收入366.31亿元、同比增长85.96%。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边疆各族人民幸福指数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州学前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毛入学率分别提高至93.1%、97.68%、92.02%。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成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推进全州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建设。以高考为标志的基础教育质量跻身全省中上游水平,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优秀学生培养进入全省前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各项指标达到升本要求,德宏职业学院办学水平跻身全省同类学校前列。持续推进体育改革,推动“体育+”融合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药集采改革平均降价58%,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人民群众看病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村”。全面深化“三医联动”推进医改协同发展和治理,医保体系不断筑牢织密,实现全民参与医疗保障。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州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复审,州中医医院申报三甲医院评审,州保健院开展三级甲等保健机构创建。建立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体系,解决26667户约8万人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发放社保资金2.7亿元,受助群众8.89万人,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织牢织密“一老一小”保障网,实施精准帮扶、落实兜底保障和监护等四项行动。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宽城镇落户条件。推进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优化社保办事服务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实现“一站式”服务。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德宏州各项工作的主线,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把德宏州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盈江县、芒市、瑞丽市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创建为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0个、模范个人24名。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亲如一家人。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全面推行“民族团结+”工作模式,打造千里边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持续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扎实推进反渗透、反颠覆、反破坏、反分裂斗争,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各族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坚持守护好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得到全面加强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以占全省2.9%的面积拥有占全省71%的鸟类和三分之一的高等植物种类,犀鸟、河燕鸥、天行长臂猿、菲氏叶猴等珍稀物种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品牌,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绿孔雀、彩鹮以及消失90余年的珍稀濒危鸟类黑腹蛇鹈再现德宏,盈江柳安植物在我国首次被记录。大力推进绿美城乡建设,森林覆盖率达67.45%、居全省前列,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4%。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1位,18个河湖被评定为省级美丽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续十年全省最优,德宏州成功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盈江县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坚持治国必先治边,全力维护边疆和谐稳定

  坚持守边有责、守边负责、守边尽责,维护好德宏边境安宁和边疆和谐稳定。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中共德宏州委关于建设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州的实施意见》,坚持“五级书记抓边防”,深化三年防境外疫情创造的“零外溢”阻击战成功经验,历史性构建管边控边新格局,从“有边难防”的卡点防控提升到系统可控、立体防控的智能化管边控边体系。打响新时代守边固防“人民战争”,深化拓展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全国试点成果,开展“请党放心、国门有我”守边行动,筑牢“五道防线”,加强外籍人员服务管理,深入推进反电诈“7个专项行动”,保持严打涉边违法犯罪高压态势,跨境违法犯罪案件大幅下降。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行“10联户网格”,成为强边固防、防灾避险、社会维稳、乡村振兴等基本战斗单元,被中央组织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连续24年无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科学有序应对芒市5.0级地震,盈江县“7·28”洪涝灾害零伤亡避险经验在全国推广。深化边防领导体制改革,把边防委办设为党委工作部门,建立一整套管边护边制度机制,建设数字边防,建成军警民联防平台,创建一批强边固防示范单位,创新涉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形成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德宏模式”,全面提升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德宏州民族宗教局)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