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解锁班老乡的“幸福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7日 15:51:01  来源: 民族时报

原标题:解锁班老乡的“幸福密码”

干净整洁的边境村寨

走进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班搞村勐弄自然村,道路干净整洁,修葺一新的活动室上五星红旗迎风飘展,倚坡而建的养殖观光水域波光粼粼,在冬日暖阳下展现出独特的边关风情。

“从‘面子’到‘里子’都提升了,前来观摩学习、旅游打卡的人络绎不绝。从没想过勐弄也能成为宜居宜业和让人向往的地方。”班搞村党总支书记王强话里透着自豪。

边疆美、边民富、边防固。勐弄的“幸福故事”,起笔于兴边富民,落笔于乡村振兴,是班老乡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聚力“边疆美”

描绘生态宜居新图景

近年来,班老乡通过实施兴边富民、危房改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等项目,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组路网通达、网络通畅,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青山镶嵌家中,绿水环抱家园”的生态宜居绿美诗意。

“生活在边境线上,我感到很幸福。”下班老村永桑自然村村民肖成说,现在走上了干净路、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稳定电,整个村子鸟语花香。

班老乡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通过打好打响“红色、绿色、抵边”“三张牌”,实现“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目标。目前,全乡边境村寨全部实现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率、电网供电可靠率、5G网络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卫生户厕覆盖率均实现100%。

聚力“边民富”

实现宜居宜业新提升

走进上班老村临沧坚果产业示范基地,种植户忙得不亦乐乎。“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坚果,我家种了10多亩,在家门口就实现落地加工,还获得了合作社分红。”上班老村民白建军说,通过乡政府提质增效项目覆盖,坏果率和挂果率实现“一降一升”,实现了增产增收。

近年来,班老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契机,加快构建“1+3+N”产业发展体系,依托热区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以辣椒、鲜食玉米、百香果、坚果为主的“小、精、全”特色产业链条;同时狠抓橡胶、坚果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最大限度激活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现在各项特色产业红红火火,群众的房子盖得漂漂亮亮,生活越过越好。”上班老村农户王老大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乡变化的欣喜。

班老乡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巩固提升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找准打造旅居幸福村、边贸服务点、全链条加工等切口,着力擦亮土特产的“班老品牌”,推行“五金”利益联结机制和“532”收益分配机制,所有边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聚力“边防固”

筑牢稳边固边新屏障

“要想生活过得好,边境线一定要守好。我们把禁止组织、参与、协助各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写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守边护边。”帕浪村党总支书记李娟说。

班老乡把村民小组长作为强化基层治理和打通“神经末梢”的重要抓手,发挥好边民主体作用,把共建共治共享融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过程,构建村村是哨所、户户是堡垒、人人是哨兵的群防群控格局。

同时,以院坝会、双语宣讲等形式,定期开展以案说法、释法明理等活动,打通民族地区一线普法“最后一公里”;用好“党政军警民”工作联席会载体,不定时开展边境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以及联创联建等共建活动,实现信息、资源、情报、警情等高效互联互通。

边境稳固,固在勠力同心,班老乡常态化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润土培根”等工程,用好民族团结御侮和“班老回归”生动教材,辖区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42.7公里边境线上一个个村寨“连珠成串”,实现“家园变花园”“青山变金山”“边线变防线”“边民变哨兵”,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幸福实景。(沧源融媒记者 罗羚友)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