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通过理论宣讲、文化活动、助学支教等文明实践活动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以文明实践“新模式”,浇灌民族团结“幸福花”。
巧用活动阵地“小支点”,撬动民族团结“大能量”
勐董镇始终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总体目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度融合,助推民族团结进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坚持“办公区域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原则,优化办公场所,打造“文明实践+”阵地,配齐便民设施,统筹阵地资源,发挥教育功能。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常态化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同时依托“文明实践+民族团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宣讲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思想意识,提高文化素质。
常办多彩活动“提思想”,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力”
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五大类活动,切实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民族团结进步之力,包括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宣讲活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坚持多从各族群众的实际出发,从领导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富能人等招募宣讲人才,用生动的案例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解读党的民族政策。2024年以来,全镇开展五大类活动408余次,民族团结宣讲活动33次,覆盖干部群众20000余人。
开展志愿服务“暖人心”,浇灌民族团结“幸福花”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用真情、出实招、见实效,积极主动为民做好事、办实事,不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8+N”志愿服务活动,全镇组织66支常备志愿服务队示范引领、N支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把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全镇各项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力解决群众困难,让群众享受看得到、摸得着的服务,同时增进各民族情感认同、凝聚各民族共同价值基础。2024年以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送诊上门、助学支教、法律服务、卫生环保等活动300余次,广泛组织志愿者在元旦、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系列传统节日开展送温暖、邻里互动、文艺表演等活动50余次。
下一步,勐董镇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继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创新文明实践“新模式”,浇灌民族团结“幸福花”,全力推动全镇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云南网通讯员 施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