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正文
牢记嘱托再奋进 凝心聚力谱新篇|普洱:团结花开 芳华绽放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0日 09:28:13  来源: 云南网

  从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到2024年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从一座碑、一封信到一面旗,从文化与风景交织的茶马古道到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从咖啡香飘世界到国内最大的牛油果基地;从昆曼国际大通道到穿境而过的中老铁路,普洱转身向前走向开放前沿……十年来,普洱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实干担当,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特色产业加快形成,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各族群众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民族团结誓词碑

  牢记嘱托,十年奋进。普洱市坚决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产业振兴有机融合,将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转化为造福一方群众的不竭动力,持续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9个民族自治县如期脱贫摘帽,45万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各民族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我们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团结园内,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方财兵正给游客讲述誓词碑故事。2017年,方财兵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成为义务讲解员。“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情真意切、催人奋进,饱含着对边疆各族群众的深情厚爱。我要把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十年来,普洱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为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挥作用、作出贡献。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空前激发,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信心更坚、动力更足、合力更强。

  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整董村曼贺井村民小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召存信的后代赵珍正和傣族妇女们一起编织傣锦。

  为更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整董镇党委和政府带领各族群众积极发展茶叶、坚果、橡胶等特色产业,并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原生态傣文化精品旅游村寨。村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升,寨子成了热门旅游打卡地。赵珍也顺势成立了帕萨锦纺织合作社,创新开发民族服饰、茶席、挎包等手工艺产品。“我带着哈尼族、瑶族的姐妹们一起做傣族织锦,把各民族的图案融合在一起,年轻人都很喜欢我们的产品。”赵珍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团结是基础,发展是目标。十年来,普洱市通过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建设,形成了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绘就了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的生动画卷。沿边地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人均经济作物面积达6.58亩,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放眼普洱大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成色更足、信心更足。

  现在正值甘蔗丰收季,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勐糯村2500亩成熟蔗林里,勐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扎丕带领农户们在地里忙碌,空气中弥漫的甘蔗甜香,预示着又是一年好收成。

  李扎丕担任村干部25年来,深切感受到在共产党关怀下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生活的巨变。“茅草房变楼房,泥巴路变水泥路,村里家家户户有摩托车、小轿车,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提升。”李扎丕说,最重要的是村民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通过发展甘蔗、茶叶、冬季蔬菜等产业,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芒信村芒信新寨党支部书记赵阿结有个特别的微信名——“哈尼牛油果王子”。今年牛油果产季,赵阿结在朋友圈分享了许多牛油果丰收图。他带着由芒信新寨47户农户组成的孟连芒信康然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在线上积极推广、线下同步发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今,孟连已崛起为全国最大的牛油果种植基地。在乡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拔地而起,5G信号全面覆盖,一幅现代化生活图景徐徐展开。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边境村庄愈发美丽宜居。

  牢记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普洱市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同心同德、砥砺奋进,谱写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精彩华章。 

  云报全媒体记者 胡梅君 沈浩 高玥

记者手记
昔日先辈路 今朝欢歌途

  “那时他们去北京要走一两个月,我们现在去北京,当天就能到。”采访中,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忆起先辈们的往事,都不约而同地提起“路”的变化。

  2024年11月,普洱市组织19名盟誓代表后代赴京参观,重温先辈走过的路。时隔74年,代表后代们一路上看到的人、事、物与先辈们截然不同,然而不变的是边疆人民心向北京、一心向党的铮铮誓言。

  普洱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山区面积占98.3%,一直以来交通成为发展最大的瓶颈,交通改善成了群众最关切的急难愁盼。记者在普洱工作已超过10年,因频繁下乡采访,对当地交通发展有着深切体会。初到普洱时,首次出差前往孟连县采访,汽车在蜿蜒山路上行驶,全程需5个多小时。要是搭乘城乡客运班车,耗时会更久。直至2021年初,思茅至澜沧高速公路通车,市区到澜沧、西盟、孟连“边三县”的交通状况才得以改善。

  2017年澜沧景迈机场建成通航,通航仪式现场,机场旁的山丘上聚满了等待多时的各族群众,只为亲眼见证飞机飞到“家门口”。

  2021年中老铁路通车,铁轨铺设到宁洱站附近时,便有不少群众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前往已铺好铁轨的路段打卡拍照。铁路正式运营后,很多群众第一时间购买车票,只为亲身感受修到家门口的高铁,体验这份方便与快捷。

  十年间,高速、高铁、机场全面配套,立体交通网络让边疆群众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先辈走过的艰辛山路变成了一路欢歌的坦途。

  十年间,记者在工作中收集到了大量丰富且动人的故事。有脱贫攻坚的,有景迈山申遗的,有牛油果产业的……这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都是山乡巨变的有力见证,生动诠释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深厚情感与坚定信念。(沈浩)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