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勐董边境派出所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争创“枫桥式派出所”为目标,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改革措施,将户籍业务办证厅升级打造成为民族团结宣讲站、为民服务工作站,着力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进边疆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和化解影响边境安全的风险隐患等方面作出示范。随着辖区群众对办证厅业务的满意度提升,群众把樱花树旁的办证厅称为“樱花办证厅”。
以亲民宣讲扎好民族团结“同心结”
勐董边境派出所沿街两旁种满了美丽的樱花树,“樱花办证厅”便由此得名。每当冬日,办证厅旁整条街道樱花盛开,风景宜人、美不胜收,群众络绎不绝前来观赏,办证室门前悄然变成“网红打卡地”。民辅警借此时机通过安全小广播为辖区群众宣讲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宣传民族团结小故事,将党的民族政策理论与违法犯罪防范知识“零距离”送到群众身边。
“大娘,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了没,要及时下载哦,现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多种多样,下载后开启预警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呀!”“现在户口迁移出台新政策,跨省办理业务,家人在省外想迁回原籍,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性办结,不用反复两地跑啦。”户籍民警杨元聪耐心细致地向驻足群众宣讲着。
同时,勐董边境派出所大力推广服务微信,开展“户籍民警微信扫码交朋友”活动,推出“10项一次即办业务、8项代办业务”,通过户籍民警微信朋友圈“每日一宣传”,切实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目前,开展集中法治宣传16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张贴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警示语24条,走访宣传群众4.5万余人,接受现场群众咨询600余人次,通过现场反诈宣传成功劝阻11名群众受骗,挽回经济损失80万余元。
以便民措施搭建服务群众“同心桥”
“勐董镇辖区260余平方公里,从最远的村寨到县城派出所需要2小时的车程。因此,我们借助微信便利把‘见面办’变为‘指尖办’,依托永和、刀董、芒回警务室民警‘进圈入群’开通视频通话功能,实现远程咨询,上门入户办理户籍业务。”户籍民警杨元聪介绍道。
近年来,勐董边境派出所坚持“服务跟着需求走”,结合辖区群众所需所盼,以整合户籍人口登记、边境通行证办理、边民登记管理业务“一窗通办”改革为切入点,规范“一站式受理、一次性解决、全链条服务”办证厅警务运行机制,真正让具有民族团结特色的“枫桥经验”惠民之举在辖区落地开花。目前,该所先后开通网上户籍室、老幼窗口、急事特办“绿色通道”,改进预约办证工作模式,推出周末和节假日全天值班、错峰延时服务等机制,让各族群众在工作日外也能办理业务。
此外,不断对樱花办证室进行了全方位、科技化升级改造,从最初配置崭新的座椅,取号机,增设了饮水机、茶杯、纸笔、老花眼镜等便民设施。还为群众准备了深色西服衬衫,无一不体现着户籍民警对群众贴心周到的服务。
以为民解忧谱写警民和谐“同心曲”
借助勐董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与勐董镇机关党支部、10个村(社区)党组织组建的“幸福佤山·平安勐董”警地党建联盟,构建起党建引领、支部联盟、资源互通、平安共建的格局。紧贴群众所想所需,打破墨守成规的入户收集社情民意思路,以“樱花办证厅”为阵地,着力打造兼具法治要素和警民团结优势特色的警民驿站,依托支部联盟、网格共建,常态化在樱花办证厅办理各族群众求助事项及收集各族群众对辖区公共事务、矛盾纠纷等意见建议,改善以往反映问题渠道不畅,信访问题办公不熟悉等情况。派出所不断发扬“听民声、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的务实作风,在办证大厅公开所长、教导员的服务微信、联系电话,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
严严冬日,寒气逼人。勐董所办证室门口的樱花迎风盛开,给这冷冽的冬天增添了亮色和温暖。对群众而言,更温暖的是勐董所民警们细致周到的热情服务。樱花办证厅里讲述着一个个“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续写着一段段边疆地区“警民和谐鱼水情”的佳话。办证厅外沿街开满的是簇簇美丽的樱花,而办证厅内盛开的却是情暖交融的民族团结“和谐花”。
云南网通讯员 杨元聪 李文迪 肖娴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