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独龙江畔,奏响“不掉队”的凯歌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2日 11:55:52  来源: 怒江日报

原标题:独龙江畔,奏响“不掉队”的凯歌

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当村全貌。通讯员 杨时平 摄

深冬的暖阳下,记者乘车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公路上穿行,路边的积雪、树木和山顶上的35千伏联网线路在眼前疾驰掠过。相比10年前进独龙江,记者感受到“路变宽了,乘车出行‘提速’了……”10年砥砺奋进,10年沧桑巨变。随着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增收门路的拓宽,今天的独龙族群众“提速”行进在“巩固成果、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独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地方。“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15年1月20日,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贡山县干部群众代表,勉励他们立足自身优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新的发展。

10年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独龙族从刀耕火种到多种经营、从溜索过江到大道通四方、从茅草房到安居房、从有山缺物到百业兴旺,一步跨千年,昂首踏上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踏上跨越发展新路子;2022年5月,35千伏联网工程正式投运,结束了独立电网运行历史,同年7月全乡6个行政村实现5G网络全覆盖;2024年7月,独龙江公路提升完善养护工程完工……”谈及10年来独龙江乡的巨变,老县长高德荣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关爱,哪有独龙江的今天?”

10年间,奔腾不息的独龙江,见证着这里的“一步跨千年”。

走进迪政当村雄当小组李文仕家,映入眼帘是她家院坝一角整齐摆放的独龙毯。

10年前,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贡山县干部群众代表,独龙族老人李文仕就是其中一位。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李文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记在心间,学说普通话,创新独龙毯编织技艺。

独龙毯是独龙族妇女用五彩线手工编织成的布匹,因独龙毯如绚丽的彩虹,独龙族妇女也被称为“编织彩虹的人”,李文仕就是掌握这门传统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

“妈妈不仅教我和其他村民学习独龙毯编织技艺,还时常教育大家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李文仕的女儿李玉花说。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的帮助下,独龙江乡依托各村寨现有的党群活动点、彩虹庭院、纺织车间等资源,组织独龙毯非遗传承人、专业编织老师,采取集中辅导、现场实操、分类培训等形式对独龙族妇女开展独龙毯编织技艺培训,让独龙族妇女掌握独龙毯编织技艺。目前,独龙江乡的“织女”约有500人,每位“织女”年增收3000元至5000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1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独龙江乡家家户户都有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4年底,全乡种植草果8.3万亩,草果产值约2300万元。同时,推广灵芝、黄精、花椒等林下种植,建设独龙鸡、独龙江裂腹鱼等本土品种的保育扩繁基地,不断拓展产业发展基础和群众增收路径。2024年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预估达到2万元,比2014增长700%。

近年来,独龙江乡坚持党建引领,助推农业产业组织化发展。在发展独龙毯编织产业中,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独龙毯编制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党支部+合作社(旅游公司)+社员”的管理体系,实现独龙族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在发展草果种植产业中,按照“村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做到草果统采、统购、统销,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创新发展模式,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径。以党组织为引领,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入股运营公司、盘活资源资产等方式,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全乡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突破30万元,其中,迪政当村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00万元,独龙江乡走出了一条符合乡情、村集体有收益、群众能增收的发展新路子。

一枝独秀不是春。10年来,独龙江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

2024年底,全乡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里程达150公里,通组公路实现40个村民小组全覆盖,修建了5座跨江永久性大桥、12座跨江生产桥、350条生产溜索。完成6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创建,打造10个绿美村庄、1000多个美丽庭院。

“项目实施后,路基宽度达到7米以上的路段有37.9公里,占总里程的48%;路基宽度达到6米以上的路段有74.8公里,占总里程的95%。”怒江公路局贡山公路分局负责人冯志龙介绍,2024年7月,独龙江公路提升完善养护工程完工,独龙江乡干部群众出行更便捷。

“10年前,寒假期间总是大雪封山,我们在外求学的独龙族学子回不了家。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后,加上近几年公路改建提升,独龙族学子的求学路不再艰辛危险。”独龙族女硕士研究生、独龙江乡副乡长余艳梅说。

路通,一通百通。随着独龙江乡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教育医疗事业也在蓬勃发展。目前,全乡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学生663人(初中生173人,小学生490人),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大中专学生在读90人;2023-2024学年享受“雨露计划”毕业就业学生共21名,其中就业13名、继续升学6名、参军入伍1名、1名因伤病在家待业,就业率和升学率为95%以上;2024年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患者599人次,报销金额107.84万元,2025年城乡医保参保率达100%。

独龙江乡独龙族实现了从整族贫困到整族脱贫、一步跨千年的历史“蝶变”。这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奇迹,也是党的民族政策和脱贫攻坚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生动写照,更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边疆民族地区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成功案例。

“独龙江乡10年来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草果种植面积比2014年底的4.8万亩新增近1倍,产值比2014年底的277万元增了8倍。”独龙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木小龙罗列了这样一组数据。

如今,独龙江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勠力同心,奋发有为,各项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大家表示,将在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振兴的征程上,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记者 王靖生 杨雪 杨建强 通讯员 和庆强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