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绵起伏的滇西南边陲大山深处,冰岛茶以其独有的资源禀赋、独到的生产工艺、独特的品质滋味在业界声名鹊起。近日,记者走进冰岛茶核心产区的“冰岛五寨”,倾听基层干部群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做好“三茶”文章,让冰岛茶茶香更醇厚、飘香更悠远的故事。
从沉寂无名到茶香袅袅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冰岛村辖冰岛、地界、糯伍、坝歪、南迫5个自然村,有380户1680余人,其中,80%以上村民为拉祜族、10%以上为傣族。全村种植茶叶18100亩,可采摘面积17000亩,百年以上古茶树枝繁叶茂。
从勐库镇政府到冰岛村,直线距离25公里,驱车却需要将近1个小时。一条铺满厚重石板的道路,见证了冰岛村从昔日的沉寂走向开放。记者此行走进冰岛村,正是为了探访这段历史的变迁。
在时间的隧道里——2007年开始茶农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600多年前,在澜沧江边粗粝蜿蜒的高山上,拉祜族、傣族先祖定居于此,对茶树进行驯化种植。斗转星移、日月轮转,冰岛村层峦叠翠的茶山间,仿佛记录着数百年来茶农的低语;新长出一圈年轮的茶树枝干上,又印上了一枚枚茶人的指纹。
20世纪末,冰岛村的村民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挑着当时作为“口粮茶”的茶叶,走八九个小时的山路,只能换点油盐酱醋钱。衣服是政府按人口分配的救济服,住房是人畜混居的吊脚楼。绝大部分村民最远只到过山下,几乎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21世纪初,普洱茶开始在茶界走俏,越来越多的茶客来到冰岛,找寻那些未被世人所知的茶山。一夜之间,冰岛茶成为普洱茶市场上的紧俏货。茶叶单价涨了上百倍,冰岛村迎来了转机。
冰岛村坝歪组组长李老二说:“从2007年冰岛茶为世人所知后,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顺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2024年冰岛村经济总收入达5.38亿元、户均收入突破100万元。
在空间的维度里——道路贯通激发了开放发展的脚步
在澜沧江流域,大大小小的茶山不胜其数,“冰岛”为何能脱颖而出?冰岛村党总支书记李彩荣说:“因为我们有路,茶叶的传播历史早,也为茶客进山提供了先决条件。”
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深山发展最根本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初,冰岛村村民自发修路,村里的青壮劳力都为道路的建设出了一份力。“1993年,我们开始修主路。1998年,老寨的道路修通了。虽然当时都还是泥巴路,但也初步实现了‘四通八达’。”李彩荣说。
从人背马驮到家家有小汽车,如今,水泥路已经通到了冰岛村家家户户的家门口。2021年,冰岛村海拔最高的南迫组进行了新一轮的道路改造,组长李学昌带领村民们召开村民大会,筹集300余万元改造道路。这次不仅彻底实现了道路排污改造,也为已经搬迁到新村的村民提供了一条更好来往茶山的通道,村民们将这条路称为产业路、通商路、致富路。截至2024年,南迫组共投入1100余万元,用于道路改造、饮水设施建设等项目。
在家园建设中——保护古茶树就是保住生存的空间
如今走进冰岛村,连片的洋楼和远处的茶山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祥和的画卷。为了更好保护古茶树,多年来,冰岛村实施了整村搬迁,实现还房于茶。
冰岛村老寨组由村“两委”牵头,制定了整体搬迁安置工作手册,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群众现场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做到“一对一”答疑解惑,使每户每人消除思想顾虑,配合搬迁。同时,按照搬迁安置方案,设计出搬迁新居建筑图纸,广泛征求搬迁群众意见建议,全力推进项目实施。
截至目前,冰岛村建成新居72幢,搬迁户有序入住新居,同步配套建成文化活动场所、污水处理、人饮工程、生产生活用电等配套设施,村民安居乐业的同时,也给古茶树提供了更加绿色、环保的生存空间。
在产业发展上——保存物种优势就是我们的生存优势
冰岛茶最吸引茶客的,就是那纯粹的口感。“2007年以前,没有冰岛茶这一说,我们都属于勐库大叶种茶片区。”李彩荣说,随着各地茶区的逐步开放,各类茶种开始在市场上流转,风味各异。冰岛村一直以来凭借不引种、不移栽、不扦插,保持了冰岛茶独特的香气,在市场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茶树也能树大根深、长久存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冰岛村在充分尊重和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冰岛品牌、勐库生态和物种资源优势,规划储备冰岛自然村新居等15个重点项目,着力把冰岛古茶山打造成云南名山古树茶交易中心、双江古树茶保护中心和临沧旅游集散中心。
依托冰岛茶品牌优势,冰岛村以大品牌探索小切口。村党总支牵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对茶园资源进行全面摸排,整合茶园流转供需信息,实施茶园流转模式;引进龙头企业破解茶产业精深加工瓶颈,提炼加工“茶黄素+”茶产品,2023年以来共吸收滞销茶叶200余吨;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将集体所有的26亩茶园进行出租,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集体农户双受益。
记者手记
质朴“冰岛” 亟待转型
近年声名鹊起的冰岛茶,俏销市场的同时也引发诸多话题。人们除了对于茶香茶气的赞许,也不乏对于冰岛茶价格、真假的指摘。
无论外界热度如何,走进冰岛村,依然是质朴、宁静的乡村风貌,村寨依偎着冰岛湖,村民们并没有因为市场的火热而改变对茶山的敬畏和保护,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道路四通八达、茶树恣意生长、茶气独一无二、茶香回韵悠长、茶村幽远宁静、茶农用心用情……冰岛村的成功不是偶然,而在于每一个发展节点上,冰岛村群众抓住了时机乘势而上,同时也保持清醒,不盲目乐观也不故步自封,守好茶山、保护青山。
冰岛茶山资源独一无二,但目前产业模式过于单一。在未来的发展中,当地应在贯彻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同时,不断优化产业升级,扬长避短、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探索更多“两山”转化的有效渠道,冰岛茶才能在市场“长住长红”,冰岛村才能持续蓬勃。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彤 李春林 隋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