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镇康:白虎山下的守边人
春节,是团圆与欢乐的象征,是万家灯火下温暖的相聚。然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中缅边境白虎山下,有这样一群移民管理警察,他们身着藏青警服,扎根在边境线上,与大山为伍,与寂寞作伴,默默守护着边境的安全与稳定。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勐捧边境派出所章奎警务室,探访这些“守边人”的别样年味。
守护一方平安
白虎山巍峨雄伟,怒江奔腾不息,山水相依,勾勒出一幅壮阔的边境画卷。章奎警务室就坐落在这里,紧邻中缅边境106-109号界桩,是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防线。自2020年建成入驻以来,这里的民辅警们日夜坚守,用青春和热血筑牢边境安全的坚固屏障。
“不要参与‘偷引带’、严禁贩毒走私、聚会不酗酒打架、看见有人赌博和私藏枪弹要及时报警.....”随着春节的到来,辖区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人员车辆往来频繁,带有边境地区特点的非法出入境、贩毒走私、赌博电诈等案件易发,辖区治安管控工作压力逐渐增大,章奎警务室负责人民警杨睿带领民辅警深入边境村寨开展治安巡逻管控、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击偷渡、禁毒防艾、电诈赌博、酗酒滋事、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组织签订《安全责任书》《不参与跨境违法犯罪承诺书》,进一步提升辖区各族群众遵规守纪意识,筑牢安全思想防线。
杨睿于2010年入警来到云南临沧,老家在距离章奎警务室3000多公里外的山东青岛。这些年他长期在社区队工作,把自己融于百姓之中,走门串户、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以工作“专心、真心、热心”赢得了辖区群众的认可,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社区民警”。
“守护边境安宁我们责无旁贷,在春节来临前,我们想把所有的边境村寨再跑一遍,只有辖区平安了,老百姓才安心,我们也才能放心!”民警杨睿如是说。戍守边疆15年,杨睿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第二故乡”。
守边青春力量
章奎警务室的民辅警虽然人少,但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云南、山东、四川等地的,并且有汉族、傣族、彝族、景颇族等多个民族,是各民族大团结、共同守边的小缩影。
“刚到这里时,条件很艰苦,但看到身边的战友们都那么努力,我也不能掉队。”来自四川自贡的民警陈玉鹏,1998年3月出生,是勐捧边境派出所里最年轻的民警,也是一名警犬训导员,前年他主动向所党支部申请来到条件艰苦的章奎警务室。
前不久,章奎警务室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一名穿黑色衣服戴着口罩的男子在边境沿线来回徘徊,鬼鬼祟祟好像在找什么东西,十分可疑。陈玉鹏携带警犬“江年”和其他战友立即前往现场查看。经过认真搜寻,在紧挨边境的树丛里发现了一包用塑料包裹的可疑物品,当场查获冰毒4.912公斤。“我们在边境多查一克毒,内地百姓就能少受十分害!”陈玉鹏与他的“无声战友”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祖国和人民的铮铮誓言。
陈玉鹏是勐捧所最年轻的民警,而辅警李蔓伟则是单位年龄最小的边境专职辅警,也是章奎警务室“00后”的守边人之一,于2002年10月出生,景颇族,勐捧镇古墩寨人,计算机网路技术专科毕业。“守边就是守我们自己的家,任务非常繁重也非常的光荣,我会努力学习,干好工作。”在开展新春社区巡逻走访中,李蔓伟充分发挥“当地人”的优势,既当“带路人”又当“翻译官”还当“技术员”,配合民警开展“两标四实”信息数据采集工作。
边境派出所里的很多民警都是来自外地,在与各族群众同胞打交道中,语言交流、风俗习惯等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隔阂,有了像李蔓伟这样年轻的当地少数民族加入到边境专职辅警中来,再开展这些工作就方便多了。他们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带到村村寨寨,凝聚起强大的爱国守边力量。
界碑前的承诺
“春节期间,边境管控丝毫不能放松,我们多一份警惕,老百姓就能多一份安心。”清晨的章奎警务室矗立于云端之上,边境线在云雾之间若隐若现,趁着年味,警务室的民辅警将开启一天的巡逻任务。
穿戴防弹衣,检查装备,擎起国旗,出发!巡逻路线崎岖难行,两侧是茂密的丛林,荆棘丛生,但对于章奎警务室的民辅警来说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环境。他们全神贯注地检查边境线上的铁丝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迹象,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边境线。
“过年了,我们给祖国的界碑也描一下红,红红火火过新春,喜庆!”在中缅106号界碑前,参加此次巡逻的民辅警们认真清理杂草、擦拭界碑,一笔一划描上漆红色。“边境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敬礼!”面对界碑庄严敬礼,这不仅是仪式,更是他们坚守的庄严承诺。返回警务室已是黄昏时分。在简单吃过晚饭后,又迅速投入到夜间的执勤工作中。夜幕降临,他们紧盯着视频监控系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深夜,寒风凛冽,但巡逻车的灯光依然在边境线上闪烁。
“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但能守护这片土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平安,我们觉得一切都值得。”在这个新春佳节,章奎警务室的移民管理警察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诠释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才有了边境的安宁,才有了千家万户的团圆,让我们向所有坚守在岗位上的“守边人”致敬!(陶虎菁 邱珺珲 查径华 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