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团结进步看云南丨文化润宾: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宾川样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模式为引领,以多元文化为纽带,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侨乡文化资源,实施“文化润宾”工程,引导宾川各族儿女充分利用宾川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宾川故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宾川样本”。
多元文化汇聚向心力
宾川县居住着汉、白、彝等25个民族,也居住着来自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缅甸等国家的归侨、侨眷,与全球25个国家建立了广泛联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共同发展。宾川也因此成为多元文化和睦共生的典范。为了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互嵌式发展,宾川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举办文艺骨干舞蹈培训班,对全县10个乡镇来自不同民族的40名文艺骨干进行培训,推广白族舞蹈《八角鼓霸王鞭》、彝族舞蹈《格萨拉欢歌》等体现各民族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使全县的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创建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示范基地,建立大营镇萂村白族传统文化、宝丰寺傈僳族火草布制作技艺等文化遗产传习所,开展一系列“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提高各民族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认知。
宾川县依托鸡足山佛教名山的影响力,团结带领全县21个依法登记佛教活动场所,成立了鸡足山佛教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以佛教界民族团结进步全覆盖创建助推全县全域创建,扎实推进国旗国歌、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五进”宗教活动场所,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红色基因汇聚感召力
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见证,是新时代传承奋斗基因,凝聚人民力量的重要资源。红军长征过宾川的历史和以赵镕将军为代表的宾川优秀儿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事迹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因此,宾川县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依托乔甸镇海稍新庄红军村、州城镇红军长征过大理陈列馆、南薰桥和金牛镇彩凤村赵镕将军故居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强红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修缮工作,建立“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红色文化长廊,收集整理红军故事,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创新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和宣传推介,做好“红色+”文章。
另一方面,宾川打造红色文化广场、廉洁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广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民族团结广场,推出一条“红色+”复合型精品旅游线路,让红色品牌价值彰显,开展“行走的廉政课”“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等“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现场教学,通过红军村迎宾仪式、任命仪式及誓师大会、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红军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等红色体验系列活动让红色基因活力迸发。
宾川县还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和红色文化宣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依托校园开展红色文化手抄报评比、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通过数字化展陈、演绎和推送,让红色教育与时俱进,让红色血脉代代赓续。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的重要性,将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中,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各族群众在红色文化的洗礼中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力量。
农文旅融合助推生产力
宾川各族人民孕育的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基础。宾川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依托鸡足山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特色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以宾川特色和宾川县情为出发点,按照“坝区葡萄园,坡地柑橘园,山区核桃园,江边咖啡园”的工作思路,通过“农文旅”融合推动产业发展的模式实现共同富裕。
建成一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以全链条思维擦亮“水果之乡石榴红”创建品牌。沿“示范带”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双融合双推进,建立葡萄、柑橘、冬桃等9个产业基地,实施了白荡坪科技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等8个沪滇合作产业发展项目,持续带动脱贫人口和村集体经济有效增收。以葡萄、柑橘为主的优质水果面积达33万亩,年产值70多亿元,宾川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鲜食葡萄生产基地、云南省重要的商品水果生产基地。
依托近代沿袭远古彝人刀耕火种进行农业生产最为鲜活、最为经典的缩影——朱苦拉咖啡产业种植,使朱苦拉咖啡成为宾川一个响亮的品牌,同时将朱苦拉咖啡文化旅游业打造为改善和提高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增加人民群众收入的高效、长效的农村特色产业。把各族群众的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融合到旅游产业当中,激发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使各族群众的经济收入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在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侨乡文化凝聚侨心侨力
集现代外来文化与宾川饮食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为一体的侨乡文化,不仅是居住在宾川境内的归侨、侨眷继承其异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宾川县将侨务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系在一起,推动各国归侨和各族人民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发挥侨务工作“工作在国内,影响在国外”的特色,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基层侨联组织和“侨胞之家”建设,广泛开展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和侨务政策知识宣讲,落实惠侨政策措施。发挥好大理州华侨农场侨史陈列馆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作用,围绕“根、魂、梦”画好同心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广大侨胞,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齐心协力的强大精神纽带。(王春融 赵善庆)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源自《今日民族》202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