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德宏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建设
德宏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领各项工作。2024年6月,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全面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建设,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德宏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迈进。
贯彻“主线”思路,高位推动“模范州”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政治担当。德宏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德宏各项工作的主线,州委全会和州两会对铸牢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州委、州政府年内召开常委会会议、常务会议5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次,州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2次,密集研究部署模范州建设工作。印发《德宏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实施方案》和具体任务清单,明确“八大行动”和28条措施,全面启动模范州建设。二是全面压实责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政治素质考察、政治巡察、政绩考核和综合绩效考核,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求党政机关“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主题”抓宣传、“第一任务”抓贯彻、“第一要事”抓落实,以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在“模范州”建设中的职责任务。三是建强工作队伍。成立了以州委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咨询专家库;成立宣讲团、文艺宣传队、网络志愿宣传队等队伍;组建工作专班。在州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机制下统筹推进模范州建设工作。州和县(市)成立1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模范州”建设的浓厚氛围
一是突出宣传主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制定社会宣传教育方案、干部教育方案、学校教育方案等10余个配套方案布局工作;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枝繁干壮工程”、民族文化“双百”工程,不断强化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二是丰富宣传载体。举办文博单位及文化艺术界座谈会、理论研究座谈会、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座谈会、讲解员大赛、思政课说课比赛、“民族传统体育邀请赛”和第42个民族团结月等20余项活动,组织全州“石榴红”宣讲团、文艺宣传队面向机关、学校、社区和村寨开展宣讲活动1000余场次,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广场、街区、长廊30多个,在景区、车站、服务窗口等300多个公共场所中融入中华文化符号开展形象宣传,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三是扩大宣传阵地。在主流媒体设置专栏,通过融媒体平台和全州各类政务宣传平台等全媒体矩阵开展宣传,发布相关文章和信息3000篇,《中国民族报》在头版刊发州委书记的署名文章《谱写固边稳边兴边德宏新篇章》。征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及书画摄影作品950余件,创作出一批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现德宏民族团结和谐的视觉形象。
深入推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强健共同体意识的“融合基因”
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青少年抓起。深化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与山东省枣庄市签署“三项计划”共建协议,与上海市青浦区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组织170多名青少年到上海、四川等地参加“团结进步同心营”等活动。二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旅游路线。做好旅游促“三交”工作,推出5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精品路线,“孔雀之乡·沿边民族团结之旅”入选云南10条主题旅游线路。三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共同发展。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打造“红石榴”驿站、“红石榴”之家等品牌,建成一批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发展社区;鼓励和支持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人;打造“民族节庆促铸牢”“美食促三交”“体育促三交”等品牌,德宏州各民族“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
推进“四个家园”建设,厚植共同体意识的“生长沃土”
一是建设精神家园。持续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实践活动,深化“五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探索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宣传教育路子,用共有精神、共同价值观凝心铸魂。持续推进“枝繁干壮工程”、“石榴红”工程,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举办“颂经典·忆传承”德宏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民族团结音乐会,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项目11个,《柚子飘香》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竞技类二等奖。启动德宏“三交”史编撰和“德宏故事荟”收集整理,完成专题理论研究5个。二是建设幸福家园。聚力德宏州“特色兴农、开放兴边、彰文兴旅,全力打造边疆治理现代化标杆”主攻方向,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重点抓手,2024年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示范点30个;巩固提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实施项目39个,57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三是建设美丽家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1个、传统村落19个,省级园林城市1个、历史文化名村1个、美丽河湖18个。“砍树人变护林员、捕鸟人变鸟导游”的生态保护“石梯经验”和“矿山变青山、矿场变景区”的生态修复“回贤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德宏州荣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四是建设平安家园。把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保障,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抓实“10联户”网格、“五道防线”、人人参与机制等基层治理措施,创建了国门党建、“红旗飘飘”等一批党建+民族工作品牌,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网格管理、网格群防避险经验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各族群众在503.8公里国境线上驻守边关,打造千里边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共同维护和谐发展的平安家园。
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举措,德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各项工作全面走深走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共有精神家园更加坚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打得更加牢实,四个与共的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推动德宏州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迈进。2024年,全州17所学校被命名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1个单位、3名个人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德宏州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