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大理州探索民族地区“三带”工作机制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9日 09:29:01  来源: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网站

  原标题:大理州探索民族地区“三带”工作机制

  近年来,大理州聚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乡镇和村等重点区域,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探索出在民族地区“坝区带山区、龙头带农民、先富带后富”的帮带工作机制,不断缩小脱贫群众收入差距和脱贫地区发展差距,全面提升民族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坝区带山区。一是高位推动。在全州范围内确定7个乡(镇),54个重点村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全面落实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建立州、县两级领导干部挂包重点乡(镇)、村工作责任体系。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差异化帮扶支持。2024年在重点乡(镇)、村投入衔接资金和上海结对帮扶资金。二是科学谋划。完成重点帮扶乡(镇)乡村振兴发展工作规划和重点帮扶村工作方案编制,全面启动54个重点村实用性村庄建设规划。构建了54个坝区发展较好乡(镇)结对54个山区重点村委会的帮扶模式,聚焦开展调查研究、补齐技术短板、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补齐销售短板、培养致富带头人、扩大转移就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志智帮扶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依托坝区乡镇优质资源,全力推进“镇村结对”工作。三是精准帮扶。用好辖区内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根据结对帮扶村的资源禀赋、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措施。结对乡(镇)、村通过群众院坝会、座谈会、产销对接等方式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对制约薄弱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把脉问诊、共谋良方,帮助村“两委”干部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探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三治”融合等有效途径。截至目前,54个重点帮扶村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州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龙头带农民。一是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带动。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带动重点地区脱贫户,以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带动脱贫群众发展生产增收,动员社会资本到民族地区、重点乡(镇),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项目,在重点乡(镇)、村优先支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依托重点村现有的农业产业及连片土地资源优势,推荐县域内优质农业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确保每个重点村至少培育1个主导产业、打造1个优势农产品、发展1个合作社、绑定1个龙头企业的工作目标。协调36家企业到重点村开展市场调研并达成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意向36个。二是强化金融支持。组织州内16家金融机构与重点乡(镇)、村建立了帮扶机制,高度切合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推出“金果贷”“肉牛贷”“火腿贷”等金融产品,有效解决群众和农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的资金需求。2024年,54个重点村发放小额信贷1.1亿元、发放“富民贷”3408万元,发放涉农贷款6.14亿元。三是强化技术传导。发挥种植养殖基地产业孵化作用,统一提供种植养殖种苗、统一种植养殖技术、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协调贷款,有效降低山区产业发展成本、消除群众顾虑,促进重点村产业快速发展。漾濞县通过乡(镇)村帮扶构建了全县香猪、黑山羊、肉牛等养殖业发展集群。宾川县组织乡(镇)农技组组长担任产业发展指导员,在重点村开展葡萄、柑橘、石榴等产业技术指导,群众收入得到快速提升。

  先富带后富。一是强化利益联结。在民族地区开展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技术+品牌”利益联结模式,把更多脱贫群众纳入产业发展中,并长期受益。依托坝区乡(镇)产业和资源,积极探索结对共同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54个重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12万元。二是强化能人帮带。强化重点村党组织建设,引导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和返乡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基层干部结构。向所有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工作成效作为派出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在重点村共培养了98名理念新、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各县(市)先后组织企业、抖音网红等电商行业的“先行者”指导重点村,助推更多“山里货”融入全国大市场,帮助销售重点地区的核桃、蜂蜜、茶叶等农副产品2000多吨,销售额600万余元。三是强化培训就业。实行农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机制,推动完善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向重点帮扶区域选派签约科技特派员69名,产业发展指导员200多人开展实地指导,依托州内知名的劳务品牌开展技术开发培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2场次,培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4694人。引导辖区内企业为山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10个。54个重点村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实现动态清零。(大理州民族宗教委)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