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正文
大理州鹤庆县抓实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0日 10:14:00  来源: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网站

  原标题:大理州鹤庆县抓实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近年来,大理州鹤庆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非遗调查与申报、加强保护与传承、加大宣传与推广、促进与旅游融合等工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非遗调查与申报取得新进展。鹤庆县持续开展非遗资源调查工作,对各乡镇潜在的非遗进行挖掘调查,积极组织申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功申报“铜器制作技艺”和“白族民居传统营造技艺”为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位传承人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银器锻制技艺6人、甸南刺绣1人)。成功申报“红糖传统熬制技艺”“民间酿酒技艺”“米糕制作技艺”为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位传承人入选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一步扩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加强对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力度,与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签订传承协议,明确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确保非遗得到有效传承。举办各类培训班,邀请高校教师授课,州级非遗工坊(李小白银壶工作室)与中国珍珠学院联合举办培训、高校与许多非遗工坊打造实践培训基地,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强化非遗宣传与推广。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发布非遗代表性项目介绍、代表性传承人活动动态等内容,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村镇、进景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参加各类非遗展览展示和交流活动,李福明、寸煜坚两位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携李小白、寸银匠、寸光伟、张家松的作品共15件,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节目录制;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等7部门公布了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名单,鹤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福明、张增福2人名列其中;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发布《关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与复核结果公示》,大理鹤庆银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李小白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入选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寸煜坚、杨生参加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通过积极参与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鹤庆县非遗的独特魅力,提升了鹤庆县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将非遗融入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打造一批具有非遗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启“非遗+旅游”体验模式,白族泥塑瓦猫郜金福传习所、白族手工造纸尹旺松传习所、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寸发标传习所等,开展“非遗+旅游”体验,推出针对大、中、小学生及社会人群等不同群体的研学旅游体验。在传承人和手工艺人的言传身教下,了解掌握非遗技艺,独立完成一件作品,带动了周边村镇的经济发展。举办“非遗过大年”“迎五一·庆非遗”“迎中秋 庆国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和“银都文化艺术周”等系列活动,通过非遗表演、技艺展示、美食体验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实现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理州民族宗教委)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