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昭通市扎实推动各民族互嵌共融
近年来,昭通市始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注重各部门协同配合,合力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族群众在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互嵌共融。
易地搬迁搭桥,优化互嵌共融大环境。以易地扶贫、水电移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为重点,重组各民族居住格局,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摇号分房原则,统筹推进产业、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项目实施,引导各族居民居住在同一单元、工作在同一车间、学习在同一班级、娱乐在同一广场,真正实现居住空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融共居。以9个万人以上易迁安置点为试点,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定期开展构建互嵌式社区联盟活动,互相取长补短,推动各民族“共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共建”平台逐步精细,“共事”条件持续增多,“共乐”活动成为常态,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亲相爱相助,形成了鲁甸卯家湾、镇雄沛泽院等一大批互嵌式安置点,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市被推广学习。
文体活动做媒,搭建互嵌共融大平台。结合昭通避暑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精心策划实施系列“畅游昭通·清凉一夏”主题活动,打造“天赐凉机·昭您避暑”消夏避暑旅游IP,2024年暑假接待游客共355.84万人次,其中50余万各地游客入住昭通避暑休假,沉浸式融入昭通经济、文化、生活圈,与昭通各族群众实现互嵌融居。依托昭通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和气候优势,成功举办翼装飞行表演赛、水富半程马拉松赛、绥江龙舟公开赛等赛事,初步形成以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为主的品牌赛事集群。2024年坚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工作目标,积极培育“一县一品”体育精品赛事,先后举办环昭通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昭通马拉松赛、篮球联赛等一系列赛事活动,融入“大国重器”参观、特色产业品鉴、民族文化展演、风土人情体验等,吸引世界各地近20000人齐聚昭通,搭建起与各族群众交流互动、协作互助、联谊交友、互嵌共融的平台载体,有效增进各民族情感相亲、心灵相通。
劳务输出牵线,融入互嵌共融大家庭。立足人口资源大市实际,紧盯劳务输出就业增收实情,坚持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推动各民族流动融居、互嵌发展的重要载体,与省外274个地区建立劳务协作长效机制,加强劳务供需对接、拓宽双向输出渠道。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春风行动”“就业红娘”等活动,开创“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出模式,实现常年稳定转移就业250万人以上。抢抓春节返岗就业契机,2025年以来,统筹安排务工专列、发放务工礼包,通过“百日攻坚行动”点对点集中组织7.53万人赴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务工,推动各族群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主流文化圈,与全国各族群众在生活上、经济上、文化上、习俗上、情感上相互帮助、相互依存、相互借鉴、相互尊重、相互亲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守望相助、手足相亲,实现互嵌式发展。(昭通市民族宗教局)